邹山青以为他要撂挑子,头一下子就大了,急得出了一身汗,不知道该如何办是好。
王加根笑着说,稿子他还是会写的。由于初三下半程补课开始了,他得回牌坊中学工作。稿子只能在家里写,写好了再送过来。
邹山青这才放了心,一个劲地说:“王老师辛苦!”
王加根没有吭声。
在他的心里,已经另有打算。几次送稿子,这个这样说,那个那样讲,忙得他晕头转向,折腾得他几乎要发疯,实在是忍无可忍。
他不准备继续为这篇稿子劳神,回牌坊中学安心补几天课,再把最初交给张国学的那篇初稿送到地区教委。就这么个东西,用也好,不用也好,送郭教授也好,不送郭教授也罢。他再也管不了,不想为此浪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关于调动的事情,他的意愿也没有前段时间那么强烈了。无论是调卧龙乡政府,还是调卧龙法庭,似乎都不能让他满意。他对行政工作已经没什么兴趣,也丧失了信心。还是先把红梅调到卧龙高中,明年他再全力以赴考律师。破釜沉舟,争取挤进孝天城。
现在最让他担心和苦恼的是,如果方红梅一个人调到卧龙乡,女儿欣欣怎么办?孩子是跟着他,还是跟着方红梅?一家人分成两个摊儿,生活如何安排?周末和节假日往来,两边儿下车后都要走四五里路,该有多么不方便!
处暑那一天,方红梅带着欣欣从方湾回来了。
王加根掰着手指头算了算,觉得再去孝天地区教委送稿子应该差不多。更重要的是,他想去孝天城看看方红梅的调动办得怎么样。
他把暑假补课的课程表交给方红梅,让她顶替自己上课,然后去邹肖村找邹山青,两人再一次去孝天城。
在孝天地区汽车站下车后,他们没有急着找住的地方,直接去了孝天地区教委。
让他们又惊又喜的是,这次交稿子竟然出奇的顺利!
当时人事科胡科长、老刘和王青松都在,王加根把稿子交给王青松,顺便说了几句“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话,表达对老队长的哀悼。
王青松看完稿子后,说修改得还不错,基本上吸纳了他的意见。
可事实上,这就是王加根最初送到孝天市教育局的那一稿。一个字也没有动,只是在作者里面加了个“张国学”。
稿子交到胡科长那里。胡科长看后,也非常满意,结果就顺利地过关了。
从孝天地区教委出来时,王加根感到一身轻松,如同刑满释放,高兴得直想大喊大叫。
他向邹山青透露了“最后一稿”的猫腻。
邹山青惊得目瞪口呆,说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没必要找住的地方了,你回花园吧!”王加根对邹山青说,“我在城里还要办点儿事,处理完了再回去。”
邹山青想请王加根吃餐饭,好好庆祝一下。
王加根客气地谢绝了,说酒留着回花园再喝。
两人就此分了手。
王加根急匆匆地赶往孝天市教育局,来到二楼的人事股。
张国学不在,屋里只有人事股“一把手”汪股长。
他向汪股长敬了一支烟,询问张国学的去向。
“他在家里写材料。”汪股长不冷不热地回答。
王加根非常失望。
他本打算转身离开,犹豫片刻,还是大着胆子问汪股长:“我想打听一下,牌坊乡有个叫方红梅的老师,申请调往卧龙乡,不知调令下了没有?”
汪股长一楞,看怪物一样地盯着王加根,什么话也没有讲。
王加根这才意识到自己有点儿莽撞,说了声“对不起”,面红耳赤地退出人事股,下楼走出了孝天市教育局。
来到大街上,他先抽了自己一嘴巴,后悔刚才操之过急。
然后买了几斤苹果,赶紧前往张国学家里。
张国学果然在伏案写着什么。
见到王加根,他马上问:“材料没出什么问题吧?”
王加根于是简单地讲了一下审稿的情况。他还委婉地告诉张国学,有些以前删除的内容,又重新加进去了。
“没关系!既然是王青松要求加进去的,出了问题他负责!”张国学满不在乎地说。
王加根这才询问他老婆调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