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硬核儿荷花香烟 >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2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一波三折(第2页)

气氛重新活跃起来。

酒喝干,再斟满。荤菜吃完了,方红梅又炒了几盘素菜。最后,她还把家里的臭豆腐、咸萝卜条这些咸菜拿上了桌。

满满一塑料壶白酒,下去了一大半,直喝得每个人说话都不利索,舌头都在打着卷儿。赵乾坤还“现场直播”——到王加根家大门口,扶着槐树干,吐了好半天。

汤正源显然也喝多了,起身告辞时打了个趔趄,差点儿摔倒。他摇摇晃晃地走到门外,推上那辆借来的自行车。抬腿上车后,又回过头对王加根说:“我明天早上回孝天城。住在五一饭店303房间。”

通常情况下,大家酒足饭饱之后都会闹着打麻将或者抹长牌,今天却没有人提出这方面的倡议。喝得太多是原因之一,更主要的是,发生在王加根身上的爆炸性新闻对大家触动很大,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他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打听律师资格考试的细节、考试之后的录用政策和汤正源亲自上门的意图。确认王加根有可能马上调到孝天城当律师之后,大家又羡慕,又嫉妒。

送走所有的客人,王加根和方红梅开始筹划起将来分开之后的事情。诸如,家里需不需要请一个保姆?欣欣是跟着方红梅继续留在牌坊中学,还是跟着王加根进孝天城去读书?王加根在孝天城站稳脚后,能不能想办法把方红梅也调进城里?

“汤正源临走时,为什么提到他住的旅社和房间号?”王加根突然想到了这样一个非同寻常的问题。

方红梅也警觉起来。

他们知道,汤正源已不是孝天县师范学校的那个“汤老师”,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绝不能等闲视之。夫妻俩苦苦地琢磨了好半天,认为汤正源藏头露尾的告别语,实际上是一种暗示。

他明天早上回孝天城,今晚住在花园五一饭店,明显就是让王加根今天晚上去见他。见面嘛,当然不是为了摆龙门阵,该说的话今天下午都说过了,意思是要王加根去送礼。

如今办事时兴这个,请客送礼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扣个麻雀还得几颗谷子呢!你不会,别人还会说你迂腐、迟钝、玩不转,甚至眯起双眼摇着脑勺嘲笑你,如同嘲笑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农民。尽管王加根最看不起投机钻营的势利小人,不愿意拉关系、走后门,但是为自己的前途着想,又不得不屈尊弯腰,去干这些内心不耻的事情。逼良为娼,说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送点什么呢?烟酒吧,也不知汤正源的消费水平进入到哪一个层次。太贵的买不起,孬的又怕他看不中。夫妻俩商量来商量去,决定送钱最直接。他们翻出家里的全部家当,总共还有一百多元钱。

方红梅说,送五十元吧,留几十块钱做生活费。

王加根觉得五十元钱太少了,有点儿拿不出手。

“我一个月工资才四十几块钱,五十元钱得我干一个多月呢!”方红梅嘀咕道。

王加根说这是两码事,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两人又斟酌了好半天,最后敲定,送一百元钱。

他们把欣欣托付给门卫老宁照看,一人骑上一辆自行车,浴着凉丝丝的晚风,去完成这件在他们看来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王加根甚至为自己的木鱼脑袋开了窍而洋洋得意,情不自禁地吹起了口哨。

汤正源果然在五一饭店里等他们。

他说,花园镇的夜晚没意思透顶了。出去转了转,到处黑灯瞎火。没有地摊儿,没有桌球,没有舞厅,没有录像室,更没有电子游戏。想看场电影吧,又放什么《初恋我们不懂爱情》。回到旅社,想不到四十五元钱一晚上的单人房间,没有地毯席梦思不说,还搁着一部有声音、无图像的电视机。他本打算去找花园镇司法助理员打牌的,既怕输钱,又估计加根他们会来,所以就哪里都没有去。

王加根得意地瞥了方红梅一眼。

扯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闲话,终于又回到了王加根的调动上。

汤正源耐心地听他们讲,时不时吐几个烟圈儿。

“说句不怕你们见怪的话。你们俩,说起来都拿到了大学文凭,但人际关系学还没有入门!要是外人呢,我当然不会这样讲。我们既然是师生,又是亲戚,我就直言不讳了。比方像今天晚上,假如你们是去求人办事,就不应该空着手。”汤正源侃侃而谈,对两个学生循循善诱,“花园镇司法助理员,也想去我那儿,他只考了两百五十多分,刚才还送来一条香烟呢!”

那是一条阿诗玛,价值也不过几十元。所以,当王加根把口袋里装有现金的信封掏出来,搁到茶几上时,动作还是比较优雅。

“这是干什么?我们这样的关系,还用得着这个?”汤正源一个劲地推辞,“你们别误解了我的意思。我只是提醒你们,以后办事要学滑一点儿。”

方红梅这时也聪明起来:“钱不是给您的。我们只是请您转交给司法局长。”

“我们局长从来不吃这一套!”

王加根和方红梅一下子陷入尴尬的境地,感到非常为难。

汤正源悠闲自在地喝起茶来。僵持了十几秒钟,他又说:“不过呢,我送的东西,他还是会收的。”

再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了。王加根迅速把信封留下茶几上,逃跑似地出了五一饭店。

回来时的月亮好亮,夜色好柔和。王加根踩自行车也觉得格外轻松。想起红包已经出手了,他竟然乐不可支。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尔后几天,当他们为生活费而发愁,不得不支取下月工资时,方红梅又心疼起那一百元钱来。她说,如果王加根过了分数线,取得了律师资格,根本就不用求别人。这钱送得还是有点儿冤枉。

方红梅的话音刚落,《法制日报》就公布了律师资格考试合格分数线——王加根以四分之差落选。严酷的现实再一次教育了方红梅,也印证了王加根的英明——那一百元钱送得恰到好处。

得知自己没有达到分数线,王加根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找汤正源,因为他只剩下借调律师事务所工作这一条路了。

“三百二十一分,还是会用的。”汤正源见王加根不停地唉声叹气,这样安慰道。

不过,他说话的底气明显没有上次在牌坊中学时足,更没有强调律师事务所要的是“三百分以上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