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星期就完工了,教学楼里空空当当的,咳嗽一声都有回音,地面用的都是水泥,墙刷的特别白。
余墨看了半天才发现不对劲:“桑老师,黑板还没到位啊。过几天咱们就开始招生了。”
“可不是,所以得赶紧置办。”
“后勤部那边不帮咱们采购吗?”
“王部长说了,咱们学校已经和教育局对接上了,工资也是教育局发,以后学校的事儿,咱们能自己处理,就自己处理。
这开学还得任命个主任,财务的。要不然真没法弄。
昨天给批了一千块钱,说以后学校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费用能自己承担就自己承担。”
“王部长这是给了我们一个大难题啊。”
余墨算了下,一层八个班,两层十六个班,以后老师多了,需要教材教具可不少。
“所以啊,能怎么办,只能扛着,咱也不能给部队拖后腿,希望今年的学生能多一些。”
两人在学校转悠的时候,也做了记录,比如黑板,先买十个。
班级的课桌也买十个班,每个班三十张,那就是三百张。
这两个是大项,剩下的就是教具,粉笔,老师用的墨水,纸张。
桑老师之前在妇联上班,来到这里几年也一直没安排什么工作,直到今年小学建设,才主动来到这里。
她之前对教学没有接触,许多东西也是摸索着来。
之前也只有小学,今年家属院来了不少随军的,也有问初中的。
现在又建了房子,周边的几个岛也是没学校的,领导们一合计。
今年连初中都建了。
但不知道有多少人。
只能等报名那几天看看情况。
余墨虽然在现代是大学老师,但那个年代和这年代还不一样,教具要等去了才知道买什么?
桑老师问后勤部要了两辆车,第二天一早,两人就坐着车,带着证件和钱去了城里。
没想到这次李志军竟然来了:“你负责这块啊?你还会开车?”
李志军摇摇头:“我不负责这块,开车也是刚学没多久,今天我休息,是主动跟着来的。”
余墨笑着道:“懂了,谢了志军兄,这次回去,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李志军等的就是这句话,呵呵笑道:“吃面条吧,我就爱这口。”
“行。”说着,看着另一个汽车兵道:“这位同志怎么称呼?”
“报告余同志,我叫张杰。”
李志军啪的拍了他一下:“那么大声干什么,别吓坏了余老师。”
张杰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憨憨笑了。
余墨对他开的汽车很感兴趣,她上大学的时候也考了驾照的,可惜还没来得及买车呢,人就到了这里。
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学上这里的车。
这是余墨第一次坐车乘船,不一样的体验,全程一个小时,余墨就没下过车,在车上安静许多,也不用面对那些婶子们。
她们先去了教育局,见了教育局负责审批工作的刘主任。
一听是青屿岛小学的,忙道:“你们部队那边打电话申请的办学资格已经审批下来了,申请的校名是青屿岛军区八一小学,我看你们还开设了初中部,八一小学就不合适了,毕竟还涵盖初中呢,叫青屿岛军区八一学校怎么样?如果可以,回去就可以挂牌子招生了。”
这个桑老师之前也没想到过,她以为是需要分开办理的,如果这样的话,一个学校名字以后可以招收小学和初中的了,省事,就做主道:“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