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节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撕开了一道口子。
鄂阳这座长江边的英雄城市骤然陷入寂静。
封城的号角吹响时,有一群人朝着与逃离者相反的方向奋力奔跑,孤单的血肉之躯一个接着一个,在病毒与人民之间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
白衣执甲的医护人员,星夜驰援的志愿者,工地上创造奇迹的建设者……
从未有人记得这些平凡的名字,在寒冬里绽放出比阳光更炽热的光辉。
鄂阳同济医院的走廊里,当劳累一天的护士摘下防护面罩时,脸上的勒痕已变成紫红色的沟壑。
连续四十天,她带领护士团队穿梭在重症病房,防护服里的衣衫永远是湿的,护目镜后的眼睛始终布满血丝。
“我是党员,我先上。”
誓言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是刻在防护服上的行动指南,是最至高的信仰。
年轻的护士因体力不支晕倒在病房外,醒来后第一句话是:“患者的呼吸机检查了吗”,我们才懂得,我们所敬仰的英雄,也只是一群孩子穿上白大褂,学着前辈的样子与死神赛跑。
援鄂医疗队抵达鄂阳的那天,江汉关的钟声格外沉重。
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们,他们争先恐后地签下请战书,红指印像绽放在大雪天的红梅。
很妖艳,很热烈。
有人瞒着父母递交申请,有人刚结束隔离就再次出征,有人在防护服上画卡通图案给患者打气……
他们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医生,还是喂饭擦身的亲人——给老人剪指甲,陪孩子读绘本,用沙哑的嗓音教大家跳广场舞……
当患者治愈出院时,隔着玻璃鞠躬致谢的瞬间,有声的,无声的,是永远都无法念得完的恩情。
防护服成为了他们的铠甲,也成为了最沉重的战袍。
鄂阳大学人民医院的IcU病房里,医生们为了减少防护服消耗,每天只吃一顿饭、穿一片纸尿裤。
有位医生在抢救患者时被喷出的气溶胶溅到护目镜,他屏住呼吸完成气管切开术,事后笑着说"与病毒共舞,更要跳得漂亮"。
……
鄂阳封城的第三天,一位籍籍无名的快递小哥看到一护士在朋友圈求助通勤车,这个普通的年轻人做出了改变全城的决定。
他先是自己开车接送医护,后来发动上千名志愿者组建车队,从接送上下班到解决吃饭问题,从协调防护物资到给过生日的护士送蛋糕……
当他的故事被报道时,人们才发现这个"快递界的指挥官",曾因担心感染而在停车场睡了半个月。
"能帮一个是一个"这句朴实的话,串联起了一整座城市的守望相助。
鄂昌火车站的志愿者服务点,有一位早已退休的教师,每天凌晨四点就开始忙碌。
她戴着自制的防护面罩,给滞留的旅客分发泡面和口罩,用鄂阳话一遍遍安抚大家的情绪。
有位要去方舱医院陪护妻子的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老教师手把手教他扫码登记,临走时塞给他两个暖宝宝:"莫怕,鄂阳人骨头硬。"
志愿服务站的桌子上,永远摆着一锅热气腾腾的姜茶,炉火映着志愿者们冻得通红的脸颊,眼睛里的光,像寒夜里长明的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