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心进屋来给红裳见了礼:“给太请安。”喜心虽然说得是请安话儿,可是行得却是大礼:她跪在了地上。
“起来吧。”红裳扫了一眼喜,发现她的眼睛有些微的红肿,似乎是哭过的样子;而脸色却白得惊人。
喜跪在地上没有起身。可是也没有立时再开口说话正在想她应该怎么说。第一句话应该说什么才好——这些她虽然来得时候想了一路。可是依然没有想清楚。
“们姨奶奶打发你来有什么事儿?”红裳看喜心如此便再次开口问她;红裳猜想许是小陈氏让喜心来说什么让她为难地话儿。她一时开不了口。
喜心轻轻地摇了摇头:“不是姨奶奶打发婢子来地。是、是婢子自己要来求见太太地。”喜心把心一横。想说得话终于说出了一句来。
喜心说完这句话白地脸上现出了红晕:她最终还是出卖了主子!因为心中突然生出地愧疚。喜心地第二句话便说不出口了。
红裳听到此话。看着喜心好久。一时没有开口:喜心——。她难道是来告发小陈氏地?
红裳没有说话。让喜心更加慌乱起来等了一会儿乍着胆子偷偷看了一眼红裳。看到红裳正在盯着她即吓得拜伏在地上大哭道:“太太。求太太饶了我们姨奶奶饶了婢子!婢子、婢子和姨奶奶都知道错了。求太太饶命!”
喜心最想说得话冲口而口因为惧害她反反复复只知道说这几句话。
红裳听到喜心的话,确定喜心是真得来告发小陈氏的;她看了看痛哭的喜心:古人很重忠义二字的,让喜心能够“叛主”,这小陈氏倒底做了什么?
不管小陈氏做了什么,但至少喜心现在的所为对于红裳来说,无可厚非:喜心早已经到了可以出府的年纪,可是小陈氏一直不放人,所以喜心的婚事一直耽搁着——这事儿赵府中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小陈氏做了错事儿,喜心要为自己谋一条生路,这本身儿没有什么错儿。
可是喜心的所为还是让红裳轻轻一叹;她看着喜心还真是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好:饶了小陈氏?可是喜心可曾问过,小陈氏会不会饶过自己母子呢?饶这一个字,喜心说得太过简单了。
还有一事儿也让红裳叹息:喜心如果今天把小陈氏的事情源源本本说出来,那红裳原来所想的安排便会被打乱了——小陈氏能不能在赵府中留下去,引其它那些人出手就不好说了。
红裳没有开口说话,可是喜心却根本不知道,她除了一个劲儿的哭喊着让红裳饶了她和小陈氏,其它的什么也没有说:她现在除了害怕就是害怕。
陈氏躺在床上也没有睡着,所以红裳一回院子,她没有用喜心唤便自己起来了。她心惊胆战的等着红裳唤她,可是等来的却是让她们两个姨娘各自回去,今儿不用再伺候着了;还赏了陈氏和小陈氏两个菜,说是给她们压压惊。
陈氏虽然惊万分也不敢多问,和陈氏一同对着红裳的屋子拜谢过:红裳说不用她们过去谢赏了;小陈氏便带了喜心回到了院子里。她一路上都在不停的想:太太是知道了呢,还是太太根本不知道?
陈氏越想越糊涂:现在让自己就这样轻轻易易的回了院子,应该是太太什么也不知道,连怀那冰块儿同自己有关都不曾;可是今儿下午却又不让自己离开,分明就是太太对自己有了心——小陈氏怎么想都感觉有些道理,最终除了想得头疼外什么也没有想明白。
陈氏后来干脆不想了,她把心思用在了如何应对冰块儿的事情上:她是没有法子,可是她知道有人一定能想到法子以她要想法子去见一见那人;她可不想就这样等死。
陈氏打定了主意后,回到院子里坐也没有坐,就让喜心给自己取了一套婆子的装束换了下来,然后她告放喜心:她要去见孙氏,孙氏一定会有法子救她们主仆的。
喜心听到后真吓了一大跳,惊得是魂飞天外啊。她苦口婆心的劝小陈氏:孙氏这个时候只会落井下石,不会帮她的不定还会想法子害她。
可是小陈氏依然是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她有她的想法:唇亡齿寒啊,自己倒了霉,下一个轮到的人
氏;没有了自己后,府中的姨娘可就只有孙氏一人了娘当然不能算的,孙氏一个人如何能斗得过太太?所以小陈氏认为孙氏就为了她自己也会帮自己的。
不过小陈氏就是忘了一件事情:如果现在出事的人是孙氏,她会不会帮孙氏呢?
喜心急得几乎给小陈氏跪下,她的声音都带了哭音儿:“奶奶就听婢子的一句话吧!孙姨奶奶一定会不帮我们的,这么多年来孙姨奶奶什么也不曾帮过我们啊?孙姨奶奶巴不得看到奶奶你倒霉呢。依婢子看,我们现在一动不如一静,看看太太那边儿的动静们再想想看有什么法子可以应对才是正经。”
陈氏瞪了喜心两眼:“上一次的事情是我没有听你的,所以才有今天的祸事儿;可是这一次你说得太没有道理!等太太的动静?等她有了动静,我们就死定了,你知道不知道?”
陈氏说完推开了喜心:“我自去寻孙氏——我去当然有让她同意帮我们的法子,其它的你不用管,只要看好家就成。”
喜心扯着小陈的衣服不放:“姨奶奶——!”喜心不得不放肆:如果放小陈氏去了她们主仆就真得死定了。
陈氏狠狠的挖了一眼心:“你以为我真想去求那个什么孙妾嘛,还不是因为实在没有法子了?我们等不得了懂不懂?再等,太太就该使了人来绑我们了。你说不去寻孙氏也行!你给我想个法子,只要能救得我们主仆一命我就全依你,绝对不去寻孙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