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廷封只有直说皇帝要请钟大先生做评判,主持镇海楼的比武,也随即将前因后果细说一遍。
钟大先生脸有难色,一直到徐廷封将皇帝的密函拿出来,那是皇帝写给钟大先生的,词句极为尊重,一片诚意溢于字里行间。
读罢密函,钟大先生不由沉默下来,徐廷对等了一会才问道:「你老人家的意思怎样?」
「以他九五之尊,竟然对一个江湖人如此器重,为师又如何拒绝,只好破例一次了。」钟大先生叹息道:「官场险恶,有甚于江湖,为师虽然不惧险恶,只恐从此永无宁日。」
「师父放心。」
「放心不放心倒是其次,能够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情,总是好的。」钟大先生拈须微笑。
徐廷封听到钟大先生这样说,一颗心倒是完全放下来。
第六章 镇海楼
钟大先生的出现,刘瑾方面当然是有点意外,他们虽然知道钟大先生在京城,却是想不到钟大先生竟然会在这种场合出现。
听说钟大先生只是做评判,皇甫兄弟、殷天虎、常胜等全都松了一口气,刘瑾看在眼里,却是不由自主地一声叹息,他是知道钟大先生在江湖上举足轻重,也知道人的名儿,树的影儿,皇甫兄弟等既然是江湖人出身,对一个钟大先生这样的江湖名人难免会有些避忌,但竟然完全想不到钟大先生既然只是一个江湖人,绝不可能参与争夺大都督的职位,最多也不过是一个评判而已。
事实证明他的推测并没有错误。
「既然是以武功来决定,总该找一个武林高手来做评判的,是不是?」
对于皇帝这样说话,刘瑾当然也只有赞成,然后他考虑到皇帝找来钟大先生,未必只是做评判这么简单,也居然考虑到钟大先生可能会面授机宜,指点皇帝方面的高手如何对付他那方面的高手。
皇帝方面事实也有这个主意,却是早已实行,也因为事先得到钟大先生的提点,锦衣卫都指挥使韩滔一上来便看准刘瑾手下常胜的弱点,轻易将常胜理败。
常胜之后是殷天虎,看过韩滔的出手,殷天虎放弃小巧功夫,与韩滔较量内功。
韩滔所以能够轻易击败常胜,完全是因为知道常胜以小巧功夫见长,以静制动,出其不意,这下子与殷天虎硬碰硬,打来当然辛苦得多,以他所知,殷天虎内外功兼修,徐廷封所长,则是内功在外功之上,只较内功,则是钟大先生经验如何丰富,徐廷封事前又提点清楚,韩滔在这种情形下除了硬拚亦无他法。
两人的动作已经不快,越来就越慢,到最后四只手掌合在一起,就更动也不动了。
钟大先生也就在这时候出手,飘然凉到两人身前。
殷天虎勃然色变,韩滔却觉得意外,那边刘瑾看见便要大喝,但最后还是没有这样做。
皇帝有言在先,公平较量,钟大先生突然这样必有原因,刘瑾索性静观其变,若是钟大先生真的要出手助韩滔,纵然韩滔胜了,他也乐得一个推翻的借口。
钟大先生身形落下,右手轻抬,袖子一块铁板也似地切向韩滔、殷天虎两人相抵的四掌当中。
那四只手掌原是黏在一起,紧紧的,可是袖子插进来,不由便分开,钟大先生袖子随即左右一拨。
韩滔在左,当先被震开,然后是殷天虎,两人都不由一脸惊讶之色,钟大先生内力的深厚实在大出他们意料之外,他们不明白钟大先生为什么要这样做,相顾一眼,但都没有开口。
明白的人在场相信只有一个徐廷封,也没有作声,只等钟大先生解释。
「今日的较量点到即止,两位又何必大认真?」钟大先生摇摇头。
刘瑾插口道:「怎能不认真?」
钟大先生自顾接道:「两位这样以内力硬拚,纵然分出胜负,胜负两方只怕亦难免付出相当代价,要是伤及内腑,三五年间,犹如废人一个,于事何补,眼下正当用人之际,这种较量,要不得。」
「要不得。」皇帝接上口。
刘瑾立即问道:「然则以钟大先生所见,他们两人的内力何者为高?」
「看不出。」钟大先生拈须微笑道:「高手较量内力,除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