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我就一写网文的怎么成文豪了 > 第118章 创作完毕(第1页)

第118章 创作完毕(第1页)

在顾远原本的预想中,阿米尔的救援行动完全于依赖当地一个秘密妇女组织的帮助。

这个灵感来自顾远在难民营遇到的一位阿国女教师,她告诉顾远:

“战争中的阿国,许多拯救行动是由女性完成的,她们在当权组织的眼皮底下建立了一张互助网络。”

而顾远增加这个设定有几个好处。

一是增强现实逻辑。

二是凸显本土力量,弱化东方主义视角的潜在争议。

但也有明显的坏处。

那就是会削弱原著核心的个人救赎弧光与情节张力。

“不,不能这么写。”

顾远摇了摇头,否决这个设想。

因为如果让阿米尔的救援行动完全依赖于当地互助组织,固然合理,但是会偏离原著的叙事内核。

毕竟《追风筝的人》本质是一部私人化的良知叙事。

阿米尔的救援不是宏大的人道主义行动,而是针对哈桑的私人承诺。

他的犹豫、挣扎以及最终的决心,都是个人良知与懦弱的对抗,这种私密的觉醒是原著的灵魂。

顾远的思绪飘回难民营,想起当时那位女教师坚毅的眼神。

她们确实在战火中建立了互助网络,但这不意味着外来者就能坐享其成。

“也许……需要找个平衡点。”

顾远调出剧情设计的文件夹,新建了一个救援情节设计的文档,开始打字。

“当地妇女组织可以提供必要但不越界的帮助。”

“告知阿塞夫的据点位置和活动规律,提供平民服装和少量当地货币。”

“告知进出当地城市的相对安全路线,在事后协助安排离开的车辆等等。”

“但所有关键节点必须由阿米尔独自完成。”

“独自潜入据点寻找索拉博,独自面对阿塞夫,承受那场救赎性的殴打,与索拉博共同经历生死时刻等等。”

“这样既尊重了现实。”顾远继续思考,“又保住了原著最动人的部分。”

“一个人必须独自面对自己的过错,没有人能替你完成救赎。”

他想起纳迪尔曾和自己说过的话:“我们不需要救世主,我们需要的是理解。”

这句话此刻有了新的含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