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几人手脚麻利整理搬来的物件儿,不用谁催,手底下都有数。人说破家值万贯,这话丁点儿没错,零零散散琐碎的厉害,道维也不出言阻止,她们的房间,想如何布置,由着几人的喜好去。
就算摆布的不伦不类毫无章法,道维也权当没看见,只要孩子自个儿觉得用的顺手就成。
孩子亲自整理好的家,更有归属感,瞧闺女们脸上逐渐多出的笑,就知道几人的心也渐渐落回肚子里去了。
对从小缺少安全感的孩子来说,这就够了。
几个孩子本以为之后的日子都要在有条不紊准备开店的忙碌中度过,直到小店正式开张,一家人重新进入为生活奔波的节奏。
谁知第二天一早,道维就笑眯眯告诉几人:
“咱们来商量一下给你们上户口的事。”
这年头户籍管理十分混乱,有些人家只给男孩子上户口,有些人家干脆连户口本儿都没有,反正祖祖辈辈吃喝嫁娶全在村里,一辈子不出村,好像要那玩意儿并没有什么用。
但在糖水镇生活甚至上学,户籍问题就得重视了。
作者有话说:
第213章精明商人
几个孩子对上户口没什么特别想法,爸爸说上就上呗,对她们而言,这属于看不到好处也见不着坏处,可有可无之事。
甚至连说起改名也并未有多大感触。
毕竟这年头招娣盼娣引娣之类的名字,跟某一段时间的建国爱国一样普遍,现在去大街上喊一声“招娣”,至少有老老少少七八人应声。
身在时代洪流中的个人,根本感受不到她们到底经历了多少不公。
见几人对此事不感兴趣,道维这当爸的便没商量,只用告知的语气跟她们道:
“上了户口,这名字就算正式定下来了,以后会伴随你们一生,没有特殊情况不会再变。你们没意见的话,以后老大招娣,就叫杨红娟。老二来娣,就是杨红纹。
老三念娣,杨红绣。老四盼娣,杨红缨。老五引娣,杨红满。”
说着用铅笔将五个名字全部写在老大的作业本背面,给四人看。
至于还处于吐泡泡阶段的老五,暂时被所有人忽略了。
见几人面上还带着迷茫,道维并未多解释,只说:
“有了新名字,以后不管在家里还是外面,之前的名字都不许再叫了,咱们争取两天之内熟悉彼此的新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