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说不愧是皇家之人吗?即便是表面懦弱无能的三皇子,骨子里也天生就染上了权利斗争的血液。”
三皇子这个人选是他们二人隔着千山万水,临时选出来的,早就有了看走眼的准备。
但眼下瞧着,“不是个草包废物,咱们也能省不少事儿,若是个聪明人,那就更好了。”
道维的态度一向如此,当初既然做了这个决定,早就有承担后果的准备。
针对三皇子不如表面上表现出来的一般草包,他和周大帅也是早做了相应的对策。
若是老皇帝能幡然醒悟,他们不用顶着个乱臣贼子的名头四处招摇,省了诸多算计,于二人来说也是好事一桩。
可老皇帝和朝臣终究是让二人,让军中上下,让才经历了战火洗礼,至今沉浸在失去亲人痛苦中的整个归临城失望了。
在归临城战报和请功折子送去京城的一个月后,朝廷派了一整队的人马来宣读圣旨。
圣旨中先是大肆指责了归临城主帅周大帅罔顾王法,目无君上,滥杀朝廷使臣,虚报军情,骗取朝廷军需,虚报战功,意图挑起两国战争,欺上瞒下,不堪为臣,不堪为帅等等二十一条重罪。
每一条都足够满门抄斩。
后又指责了归临城众将领包庇主帅,意图以人数众多裹挟朝廷意志搞独立,搞特殊,是为反叛之举。
通通该杀头。
念在陛下宽宏大量,朝廷诸公为他们求情的份儿上,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当场罢免周大帅主帅一职,令其交出帅印,归家修养。
等待起复。
等待起复,这他娘的就是个笑话,纯属哄小孩子的玩意儿,人家说打个巴掌给个甜枣,老皇帝这一手,是打个半死,给个甜枣。
还指望用这玩意儿把人安抚住,怕不是在做梦!
至于归临城战乱之事只字未提,说到底,朝廷从头至尾就没相信归临城曾经真的发生过那样一场差点儿灭城的战争。
他们始终认为归临城上奏的一切,都是周大帅想要军权独立的阴谋罢了。
听到宣旨太监的话,跪接圣旨的诸人瞬间面色铁青,牙关紧咬,眼睛红的能滴血,拳头紧握,甚至忘了不能直视宣旨公公的规矩,双眼迸射出的凶光直接刺穿了宣旨太监的身体,让他最后一句“钦此”念的磕磕巴巴。
人更是不由自主的后退了两步。
众人忍不住心里想,这还是他们拼命报效的君主,还是他们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朝廷吗?
这是多昏聩,多无耻,多不要脸,多无能,才能不闻不问,甚至不派人亲自来归临城查探一回,就做出如此可悲可笑可叹可怜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