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重生之科技狂人短剧免费观看 > 第65部分(第2页)

第65部分(第2页)

“这个我们先去看看情况,然后请我们强华的首席工程师,材料学机械学专家林开合总工来看一看,国内目前还不能生产这种生产线,如果不行,几位领导可别拿我问罪。”

江电的厂区很大,除了一半的树林之外,就是四座尖顶车间坐落在一起,两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就在最远的的车间之中,李建看了一下车间的环境,虽然看得出来打理的很干净,生产线上还蒙着厚厚的帆布,可比起强华的无尘车间,还是差了不止一个档次,国内对于生产环境的重视,还是不够啊。

于厂长让工人把帆布掀开,李建从头到尾看了一下,基本上已经成型,除了最后的自动组装系统没有完成,其他主要的机械传动部分都已经完工,而最重要的则是电路数据的输入,只需要把这一套数据输入进去,就完全可以启动生产。

说是生产线,其实也需要外购大量原件,比如显像管,国内目前只有彩虹厂能够生产,但是彩虹厂的产能一年最多九十六万,而国内已经走在前列的诸如长虹、熊猫、金星等厂家年消化量就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江电现在作为一个新厂,想获得显像管,就只能从国外进口,必然大大的提升了成本。

自己生产显像管,李建即便有这个技术,也不准备发展一个注定被自己淘汰的技术,他已经掌握了stn超向列,虽然在现有的基础之上,crt的色彩清晰度和分辨率都要高于stn超向列,但是液晶显示器可以长时间显示同一画面的优势是crt无法比拟的,如果用crt长时间显示同一副图画,恐怕显示器就会烧坏。

而且随着液晶技术的越来越高,分辨率、刷新率的弱点也会逐渐提高,相对于液晶电视机来说,crt电视机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

“李董,怎么样,有多大把握?”

看到李建一点一点认真细致的看着生产线上的设备,于敏生突然有了希望,刚开始的时候听齐翠萍说,李董来了看看生产线,就能有解决的办法,于敏生虽然嘴上笑着迎合,心里却在嘲笑齐翠萍会吹,他跑了国内几家设计院,在没有拿到日方设计图纸的情况之下,都没有任何办法,一个民营企业的董事长,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毛孩,能有办法,他于敏生还真的不信。

可是看到李建现在的模样,每看一处,都认真的研究着生产线的结构,时不时的问一下工人这部分的数据,偶尔还点点头或者摇摇头,似乎对生产线的某些功能满意,某些功能不满意,看起来似乎很有心得,难道他真的懂?

别说,人家是华清的高材生,说不定真的接触过日本电视机生产线,所以于敏生才有此一问。(未完待续。。)

第一五七章 只要一半而已

“于厂长信得过我李建么?如果信得过,这条生产线需要改进,而且我看我们厂的工人应该不少,最后一部分组装完全可以放弃机械化,改由人工组装,这样电视机生产线只要有晶体管就可以生产,后续的自动化组装部分,可以请强华实验室来为于厂长服务,至于价格么,就按照日方价格的百分之八十怎么样?”

“好,好,信得过,信得过,我们先从一条线改起来?进口的原材料已经堆满仓库了,我们就等着成品呢。”

“于厂长,不急,不急,我们先把合作的事情敲定好,要不然我没心思考虑其他问题啊。”

李建狡黠的笑了一下。

“强华要的不多,只要一半就好。”

“合资厂,我们出人,出设备,出场地,你们强华只出技术,怎么可以占一半,强华最多只能占有四分之一。”

于厂长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这不是开玩笑么,当然是谁出的多,谁占的多,一项技术而已,如果不是电子厂买不到芯片,找几个寻呼机拆下来,自己也能造。

“于厂长,强华只要求占比百分之五十一,这已经很照顾电子厂了,我们不论强华提供的百万启动资金,单单说这一份专利授权,就为电子厂节约了巨大的利润。”

齐翠萍从随身带的包里拿出来一份材料,

“如果强华科技不选择跟江电合资建厂,以江电目前的资金规模。只能挺一个月不到,所有现金链条就会崩溃,工人的工资只够开半个月。工人的其他任何福利都不能享受,因为刚才银行贷过款,目前银行给江电预留的信用额度实际上为负,如果市财政不给江电拨款,江电只能就这样等下去,等着工人们饿肚子,来找诸位领导管饭。来找诸位领导借钱给孩子上学,给家人看病。”

“你们可能会说,江电目前有大量的库存。只要降价清一下库存,完全可以再撑半年,可是你们已经半年没有提高自己的市场份额,甚至市场份额已经被来自建福省泉水市的电子厂占瓜分的所剩无几。而你们的产品。在性能上和价格上,根本没办法跟同类产品想比较,如果你们是客户,你们会选谁的产品。”

“不过话也不能说绝对,如果诸位厂长愿意壮士断腕,将库存之中从日本引进的彩色晶体管都销售出去,相信可以支撑江电继续维持三个月,当然。下一步即便生产线恢复过来,江电也没有足够的外汇余额去采购晶体管了。至于能不能从彩虹长匀到货,就需要于厂长你们继续努力,说不定其他厂家会看在兄弟厂家的份上,匀给你们一万两万个。”

齐翠萍越说,原本还乐呵呵的于敏生脸色越来越阴,到最后都已经阴云密布,好像暴风雨来临的前夜一样,不过他没有拦着齐翠萍,因为齐翠萍说的都是事实,所以他才会在齐翠萍来找的时候,对这次合作如此热情,换个时候,江电还真不一定愿意跟强华这样的私人企业合作。

可是现在没办法,资金链的压力,来自市委体改办的压力,轻工局的压力,都压在他身上,每当他看到下面工人看着电视机生产线那种欣慰的目光跟对即将到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他就心里发疼,是他当时为了省钱,没有采购丽日的产品所以才有这样的后果。

可是就这样,就把合资公司的控制权交给强华,也太不甘心了吧,江电现在没有钱,还有工人,这些都是干了十年二十年的熟练工人,还有厂房,虽然距离生产电视机的要求还有点差别,但是造那个什么寻呼机,不是应该够了么。

至于场地这东西,于敏生还真没放在心上,地皮么,从市中心向外画圈,十公里范围内,想要多大地要不来啊,很多都是荒地,废地,当然也有农田,可是这是什么年代,只要给钱,就有人愿意给地。

齐翠萍又翻开一份材料,

“按照先前强华的意见,是让江电代工,也就是春江电子元件厂的模式,强华授权江电使用强华的数字寻呼机专利进行生产,产品原件除控制芯片之外的其他原件由江电自己购买,江电生产,贴强华的迅美商标,每一部寻呼机,强华付给江电四十元的成本加工人费用,至于利润则由江电自己把握。这样算下来,如果江电能够规模化生产节约成本,一部寻呼机可以获得八块钱左右的盈利,按照每月生产三万部来计算,江电大概可以获得二十四万元纯利润,员工的工资已经在成本中刨除了,这部分钱应该不够支付江电的利息。”

于敏生当然知道这些,刚才他对代工不感冒,就是因为利润太少,如果放在平时,单独弄一条线和十几二十个工人进行生产,他也无所谓,二十四万块相当于江电原本半个月的纯利润了,可是现在这个时候,没有利润,江电就只能死,他才提议设立合资厂,扩大生产规模。

“如果成立合资厂,江电出大约三百个工人,设五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一个班组可以生产一千部寻呼机,五条就是五千部寻呼机,按照一部寻呼机出厂价格一百二十元计算……”

齐翠萍还没有说完,就被于敏生给打断了,

“等等,你说多少,出厂价一百二十元,你只给加工厂四十块的成本,你们一部就赚八十。”

齐翠萍点了点头,

“没错,这部分收益,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