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明末苍茫手机阅读 > 第369部分(第1页)

第369部分(第1页)

张国元此时是无可不可,他对此比较悲观,但是试试也好,话说万一成了呢,脑袋被驴踢了这事不是没发生过。

陈应元、张国元寻到了赵府登门拜访赵海明,没错,登门拜访,如今赵海明是个去职了的过气了的军将,那也是登莱总兵赵烈的父亲,此番还是他们有求于赵家,他二人此时真是拿捏不了身份。

赵海明如今的地位真是超然,嗯,无所事事的超然,所有的军政要务都是由两兄弟和其麾下处置,他如今就是出海走走,或是在家含饴弄孙,小日子很是轻松自在,昔年征战岁月已经是很久远的事情了。

这日,赵海明照常还是要出海垂钓,如今一艘飞剪船天天在石岛湾里候着,就是陪老爷子做这个的。

赵海明刚收拾完毕,还没有出门,护卫前来禀报,登莱巡抚陈应元和登莱镇守使张国元前来拜见。

赵海明好好思量了一下,他实在猜不出两位来意,近年来赵家和朝廷的对立越发严重他是知道的,正因为如此,还真不能不见,哪怕缓和一下关系也好。

赵海明亲自迎出大门外,表示他对两位上官的尊重,

“草民迎候两位大人。”

赵海明见面就要跪拜见礼。

陈应元急忙上前搀扶,开玩笑这个草民谱太大,他真是承受不起。

“老大人多礼了,虽说老大人隐居乡里,但是也是大明功勋大将,万万不可如此啊。”

赵海明也没真想跪拜,他跪拜没关系,但是不能给赵烈丢份不是。

赵海明将两位让进大厅,让下人看茶。

“不晓得两位大人前来有何公干,还望告知草民才是。”

一同没营养的寒暄过后,赵海明还是决定问清楚,俺不要云山雾罩的了。

“赵大人恐怕已经晓得建奴入寇的消息了吧,”陈应元面色沉痛,“蓟镇战兵全军覆没,总兵满桂为国捐躯,建奴大军十万正在京畿烧杀抢掠,真是国难之日啊。”

陈应元应景的落下两滴老泪,

“天子已经向天下军镇和府道发下了勤王旨意,只是登莱总兵赵烈大人此时正是有病在身,哎,真是太不巧了。”

陈应元只能这么说,否则说是不是你家公子托病避战,保存实力,这个事情就不要继续谈了。

赵海明面上点头,其实他心里知道,赵烈什么事情都没有,早上还同两位夫人带着孩子向他们老两口请安呢。

难道烈儿这是避战保存实力,这么做也不无不可,毕竟赵烈的心思他隐隐有了猜测,是不是有鼎革的想法在里面了。

至于成不成,赵海明没有看的太重,实在不成不是还有济州和北华吗,赵家已经利于不败之地了,但是凡事还是要往最好的地方打算不是,如果真是夺取了中原,赵家在他这一辈子可真是光宗耀祖,成为一国至尊了,

为此,赵海明为家族计,也得能帮衬就帮衬,好好听陈应元讲讲局势也是好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二十五章 和盘托出

陈应元看到赵海明很是关注建奴入寇之事,心中一动,有门啊,看来老赵不愧是良善之辈啊,比他那两个二子强的太多了,巡抚大人在心里为赵海明点了个赞,还是老将心怀忠义,问题是赵海明和陈应元想得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今赵总兵虽说有病在身,无法出战,但是登莱乃是大明有名军镇,赵烈总兵又是大明第一等的战将,值此家国蒙难之时,登莱镇一兵未出,恐大明舆情对赵家可是大大的不利啊。”

此番,陈应元没有讲皇上震怒这些废话,而是利用明人都是讲究的口碑方面试图劝诫赵海明。

陈应元这番话真是打动了赵海明,既然赵烈已经有了问鼎中原之志,在朝野和百姓的口碑也颇为紧要。

若论以往,赵烈的口碑真是不错,京畿、宣川、旅顺大败建奴,东征倭寇迫使倭国降顺,评定孔有德十万叛军,桩桩件件都是为大明血战,闯出了大明军神、戚爷再世的名号。

在民间赵烈的声望那是相当高的,提起赵烈谁不赞一声大明第一猛将,当然朝廷方面就不要说了,但是鼎革之事本来就是推翻这个朝廷,好不好无所谓了。

但是民间的事情要注重,前两次建奴大军入寇,赵烈一次在涿州大败建奴,阵斩数千建奴以及蒙人汉军,甚至砍下了老奴之子塔拜的脑袋,在大明打响了破虏军的威名。

而第二次建奴入寇,赵烈虽说没有参战,但是他正在守护大明在辽东的最后一座城池旅顺,此战击退了建奴奴酋皇太极统领的数万大军,保住了大明在辽东南最后一点颜面,此战斩杀建奴汉军和建奴甲兵数千,还是大胜的局面,从此赵烈简直就是抗击建奴入侵的一面旗帜,更是让百姓众口称赞。

此番建奴入寇是建奴数次入寇京畿规模最大的一次,号称十五万大军,大明京畿风雨飘摇中,天下百姓看到大明如今的窘境也是忧心忡忡,当然盼望登莱猛将赵烈能出兵解救危局。

此时赵烈这个号称大明第一勇将的人物没有出兵抗奴可就是太突兀了,无论赵家同天子朝廷有何矛盾,百姓不知道啊,他们当然对赵家不出兵会大有微词,甚至可能在有心人的煽动下对赵家恶感大增,这当然会对赵家日后的进军全国不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