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赵烈却是领着登莱万余精兵就敢远征倭国,一战而定,嗯,战神,他几天就听闻了石岛百姓喊出的新口号,战神,没错,按照功绩有明以来赵烈是最骁勇善战的猛将,当得起战神的封号。
可是他接到的命令是不惜用尽一切手段除掉这个战神,呵呵,陆平看着面前堆满库房的战利品,心中古怪的感觉更强,大明在这个战乱频奈,内忧外患不绝的时候要除掉最勇猛善战的大将,大明到底怎么了。
他作为天子派驻登莱的利刃是不是到了该出鞘的时候了。
在登州水城的总兵官署内,大堂内,赵烈、杜立、兰明山三人坐在昏暗的油灯下一同商议着。
“大人,如此报上征倭的战况是不是让朝廷对我军大加提防,恐对我军不利吧。”
兰明山是有些担心。
“正是要朝廷疑虑,也正是让朝廷惊惧,从此时起朝廷会同我登莱军决裂,恐怕粮饷什么的都不要指望了,但是朝廷同我军的对峙恐怕是建奴希翼的吧。”
赵烈苦笑道。
“大人真是给建奴看的不成。”兰明山惊疑的看向赵烈。
“正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赵烈长叹一声,“建奴奴酋皇太极真是个人物,他收罗我军战绩,看出我军的长短,已经大肆扩充汉军,也是火铳枪阵为主,要知道我军只是掌控登莱都司,军兵来援有限,却是要同建奴一国对峙,时间越长对我军越发不利。”
“大人这是打算造成登莱军和朝廷对立的局面,让建奴可以放心大胆的入寇,才好趁着建奴分兵之时一举歼灭建奴建奴入寇的主力。”
杜立补充道。
“正是如此,近十万建奴族兵加上十万的汉八旗和蒙人轻骑如果聚集一起,我破虏军无论如何也啃不下这个硬骨头,我破虏军的希望就是在建奴入寇分兵之时。”
赵烈如今最为忐忑的就是建奴因为惧怕登莱军的偷袭不敢放心大胆的入寇京畿,这样破虏军根本没有集中优势兵力围歼一部的机会。
如今的历史因为赵烈的出现偏离了原有的走向,赵烈也不知道建奴还敢不敢放心大胆的入寇。
他只有为建奴创造这样的机会,对登莱军的入援有疑虑,大明朝廷天子同登莱似同水火,还不敢来吗。
“大人放心,强盗是忍受不来钱粮的诱惑的,皇太极也控制不住八旗抢掠的本性,他们肯定会来,不过,下一番入寇,恐怕来敌会极为的庞大。”
杜立一旁说道。
“不怕人数众多,只怕他们不分兵,只要他们分兵,进入大明之时,就是我破虏军剿灭建奴的开始。”
赵烈一拍桌案。(未完待续。)
ps: 拜求订阅推荐,谢谢
第五百四十五章 借刀杀人
洪翼汉从登莱踏上了进京的路程,他沿着上两任使臣行进的道路向大明京师进发。
当然,他同样受到了沿途大明官员的热烈欢迎,酒宴迎候,诗词留念那是必须的,大明官场对外邦官员向来是极为雍容的,为的就是大明的颜面。
当然洪翼汉也在酒宴上大肆宣扬赵烈援朝和远征倭国,击败建奴和倭寇的功绩,让这一路上的官场人士都是晓得了登莱军和赵烈。
其实赵烈的大名在洪翼汉进京经过的山东、京畿一带官场上都是极为熟悉的,这也算是大明如今的名将了,屡次击败建奴,提起来倒也是竖大拇指的角色。
但是一个武臣也就止于此了,在文臣职掌一切的大明,一个武臣就是强如戚爷又能如何。
但是此番全然不同,一个武臣竟然远征倭国和朝鲜,击败建奴,迫使倭国降顺,这个功绩就是当年的戚爷也是远远不如。
大明的文臣都清楚,大明财政吃紧就是万历援朝开始的,这场大战耗尽了大明的底气。
大明辽东的军兵因为此战减少了近半,这是多大规模的减员,简直是不可思议。
一个是大量折损,一个是全无补充,无他,朝廷的抚恤银两还得拖欠,何况是招募新的军户。
这就给了建奴崛起的机会,可以这么讲,如果没有万历援朝,建奴根本没有机会并吞辽东,大明用海量的银子都能砸死建奴。
可见倭寇给大明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和影响,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的最后一击。
就是这么一个硬骨头被大明一个总兵率领万余精兵啃下来了,这是多大的功绩,在大明人看来,这个功绩可以同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比,甚至犹有过之。
都是痛击外族,一个是斩杀很多的匈奴小王首领,追亡逐北数千里,一个是乘风破浪远征宿敌,迫使倭人降服。
但是在明人心中,倭人是百年的伤痛,但是赵烈一个小小的一隅之地的总兵就让整个倭国败服,这个功绩可是稍胜霍去病了。
随着洪翼汉像个传播机般的散布,赵烈的大名传遍了北方,短短半月间赵烈东征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