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天工开物,地理军事,成为府试的主考之一。
大唐科举取士,主要考试经史子集。
最盛行明经科,《诗》,《书》,《礼》,《易》和《春秋》。
韦文阁曾经与母亲说过,应当遵循大唐正统科举,提倡儒家的忠义礼智信。
李雪柔回复,你的父亲倾向什么,府试的规则就是什么。
一个读书人打破不了规则,就只能顺应规则,否则没有做官机会。
韦文阁不需要科考做官,但想获得文华认可。
。。。。。。
成都城外,某处军营之中。
一个赤裸上身的少年,正在弓步习练长枪的刺杀,对着木桩来回的出枪,收枪。
一名中年将官,执枪在旁伫立,他是小侯爷韦文竹的枪棒教头,奉命负责教导武艺。
刺杀百次,韦文竹汗淋淋,十一二岁的娃娃脸,红彤彤的英姿勃勃。
韦文竹拿着长枪放回兵器架,又取下一张一石弓,练习射箭,拉弓射箭五十次。
二十米外的靶子,脱靶六箭。
“好,小侯爷有进步。”教头满意说道。
韦文竹点头,走去胡凳坐下。
教头拿着一只瓷瓶,倾倒药水在手心,摩挲涂抹韦文竹手臂。
韦文竹咬牙忍痛,不是教头的手重,而是习武造成双臂肌肉疼痛,尤其是拉弓射箭。
李雪柔要求,韦文竹的射箭,必须达到五十步穿杨,方能去往洱海辅佐令狐婉儿。
近午,韦文竹井水冲过身体,换上干净的武生服离开军营。
六个随扈提刀伴随,韦文竹入城走在大街上。
“文竹。”一声男音呼喊。
韦文竹止步扭头望去,左侧街铺前,一位锦袍少年微笑望着他。
少年身后四个提刀随扈。
韦文竹急步走过去,作揖见礼:“文竹拜见舅父大人。”
锦袍少年笑语:“称呼大人见外了,碰巧遇上你,你身为地主,可愿一起走一走。”
韦文竹笑语:“愿与舅父一游。”
两个大小少年同行逛街,随意的闲聊。
言谈之中,发现彼此对于商业兴趣相投。
锦袍少年名字李栋,李骥的长子,九娘的兄弟,故此算得韦文竹的舅父。
九娘母子去往番禺府,建议兄弟李栋李梁远行成都,行万里路的增广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