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
“据《皇明翰林散曲考记》记载,”
“洪武三十二年末,”
“朝廷行教育整顿,禁止一些不合时宜的文作传播,”
“此曲过分悲怆,涉嫌私念元朝,被朝廷封禁,此曲湮灭于文坛,民间偶尔传唱。”
看完稿纸后半部分的附注,
朱高炽扭头瞥了一眼提供这份记录的朱厚熜,
特地把洪武三十二年写出来?
这是在强调,封杀夫子是属于建文朝的操作,
翰林的记录都是官方的查证,可靠性强。
好小子,
行事很有父皇的风格,
提供新纪录也没忘在皇爷爷面前,给建文君使点小绊子,
不过,也幸亏建文朝容不下夫子这等大才,
否则父皇靖难想成功,谈何容易?
也可能,
夫子若是还在朝,
建文君也不会暴力削藩,我燕藩一脉也没这等天大的造化啊。
一想到林豪若在,对社稷必然能有向好的影响,朱高炽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听完朱棣的话,朱元璋将怒意转向了那些建文朝的大臣们,“老四,你说的对,”
“都是那些奸佞”
“是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坑害了林豪,误了君王和社稷。”
“他们都该死!”
一众后世帝王闻言,纷纷面露无奈之色,
太祖爷此言,太过欲盖弥彰,
只能说,他老人家着实偏私建文君,
那些大臣们想出手收拾林豪,
没有建文君的允准,
能成功么?!
对于朱元璋的偏私态度,
朱棣却是露出一副“朕已经习惯了”的表情,
老爷子还是不忘扶立好朱允炆,
可他已经折腾这么久,
朕和这帮子孙皇帝不都是好端端地在这里么?
朕靖难该成功,还是成功,
这叫天命归燕!
一想到靖难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