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继续解释着《大明双龙战纪》的来源,
“臣孙是遵照您的指示,”
“让厂卫从朝堂的高官要员的私人藏书里找寻,”
“各藩王爷的私密着作,自然也在此列,”
“宁藩叔祖慧心天悟,智略渊宏,”
“太宗爷和臣孙等,皆认为他老人家写的东西,是有很大参详价值的。”
朱棣看着父皇眼角露着笑意,微微点着头,心中泛起一丝酸意,
父皇对十七,还是疼爱有加的。
还公然夸赞过十七,“此儿有仙气”。
不过朕对十七也不算差,
他助力朕靖难,
朕让他移国南方享福,
也算兄友弟恭了。
朱元璋自然不知道朱棣所想,还有朱权的境况,开始翻读《大明双龙战纪》,
“。。。正统十二年末,孤巡游洪都古城墙有感,”
“特留文字,以忆往昔北境治兵岁月,”
“也纪念我大明战功无双的真龙——父太祖高皇帝,兄太宗文皇帝。”
“。。。洪武朝,我朝兵锋何等强盛?大军多次北出草原,横扫北元,将元人打回部落建制,”
“海上的兵锋,更是所向无敌,短短的解海数年,东洋、南洋、西洋的倭患一举澄清,”
“大军调度有方,皆赖太祖皇帝治军有方。”
“。。。永乐朝,大军进击漠北,彻底根除元人的祸害,为我朝挣得数十载的和平,”
“天朝数十万大军同出长城,旌旗招展,令行禁止,”
“皆赖太宗皇帝用兵有道。”
“然双龙这等军神之才殡天,大明军魂渐有消散之势,”
“朝廷军事之盛,不复当年。”
“盖因自古行行军打仗,皆依靠良帅名将指挥,良帅名将不复在,军事必然逐渐暗弱。”
“倘若,昔年林豪能将水军之‘联合作战司’制度,成功革新至兵部职方部,”
“任用优秀参军人员,规划主导一切军务,”
“必能在制度上,弥补名帅良将缺失,导致的军事向弱。”
“回想革新未成的缘由,”
“皆因林豪狂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