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大屏幕同步播放实测视频,“它不需要传统机场,不需要漫长跑道。它只需要
两个标准停车位大小的平坦硬质地面
——可以是您公司的楼顶,社区的空地,甚至……”
画面切换,一辆经过改装的大型房车顶部,一个面积约10平米的强化承重平台上,“雨燕”正稳稳地进行垂直起降演示。
“
是的,只需要在您的房车顶部加装一个专用的承重与接驳平台,您就能拥有一个移动的、私人的起降点!
让家与天空无缝连接!”
这一演示彻底点燃了全场!这意味着飞行器的使用场景被无限拓宽,从固定的起降场彻底融入了日常生活空间。
紧接着,李钧公布了在
当前国内政策框架下(以边城试点法规为基准)的预估年度使用成本:
“基于边城示范区的政策,我们测算,一位普通的‘雨燕’车主,每年的主要成本包括:保险费用约1。2万元(首批用户享优惠);基础维护保养约8000元;充电成本(按日均50公里通勤计算)约4500元;空域使用及管理服务费约6000元。”
他顿了顿,给出一个总和:“综合下来,年均使用成本大约在3万元人民币左右。
这相当于一辆中高端燃油车的年均养护、保险和油费。飞行,不再遥不可及!”
最后,他抛出了另一个王炸:“全系标配固定航线自动驾驶功能!
在已审批备案的固定航线(如边城示范区内指定通勤航线、暹罗旅游观光线),您只需一键启动,系统将自动完成从起飞、巡航到降落的全部过程。”
价格、性能、使用成本、政策配套……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密计算,直击用户痛点和市场空白。发布会现场的气氛达到了。
“风驰·雨燕,即日起,开启全球预售!”
指令下达,线上预售通道开启。后台数据屏上,订单数字如同脱缰野马般疯狂跳动:1分钟,1000架!5分钟,5000架!半小时后,首批3万台量产配额被一扫而空!预订用户遍布中国、东南亚、中东、欧洲……
这场发布会,不仅是一场产品秀,更是一次宣言:低空出行,正式从概念走向大众消费市场!
“雨燕”量产参数的公布,尤其是30万的售价和极低的使用门槛,如同向沉寂的湖面投入一颗核弹,冲击波迅速席卷全球。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传统通用航空和直升机产业。股价应声暴跌,相关企业市值一夜蒸发数百亿。一位行业分析师在报告中哀叹:“‘雨燕’用30万的价格,提供了堪比数百万美元直升机的点对点垂直起降能力,并拥有更低的运营成本和自动驾驶优势。这不是竞争,这是降维打击。”
汽车行业,尤其是高端品牌和致力于飞行汽车的初创公司,也受到剧烈冲击。特斯拉的股价在马斯克发文祝贺后依然小幅下挫,市场担忧“雨燕”会分流部分高端电动车用户。那些定价在百万以上、续航和实用性却远不及“雨燕”的飞行汽车概念公司,几乎瞬间失去了融资能力。
城市规划和房地产领域同样引发巨震。拥有屋顶停机坪或临近潜在起降点的物业价值飙升。开发商开始疯狂修改设计方案,争相加入“飞行器友好”设施。交通管理部门则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如何管理低空交通流、划定空中走廊、确保公共安全,成为紧迫课题。
在社交网络上,“30万的飞行汽车”成为现象级话题。普通人开始真正认真考虑拥有和使用飞行器的可能性。憧憬、质疑、兴奋、担忧……各种情绪交织,将“雨燕”和风驰前沿推向了舆论的绝对中心。
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直接。“天工精密”、“远航新材料”连续涨停,市值再创新高。所有与风驰产业链相关的股票都受到狂热追捧。风驰前沿自身,虽然未上市,但其在私募市场的估值预期已被调高至令人眩晕的天文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