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宿敌登基为帝之后百度 > 第73章(第3页)

第73章(第3页)

她长于乡野间,农忙时节,时常去田地间为父兄送饭。若是雨水丰沛还好,倘若连日无雨,灌溉取水就尤为紧张与艰难。若有这样的法子,确实可以一试。

女儿在工部,孟夫人虽盼着她能早早恢复女儿身嫁人,但女儿有所建树,她也一贯是为她骄傲的。等看着熙儿用完了甜汤,孟夫人嘱咐道:“天色不早,早些休息。”

顾宁熙点点头,送了母亲出屋子。

她折回自己的书房中,这份图纸之所以断断续续拖延至今,一来她先前在忙江东犁,二来高转筒车在北方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

南方河流密集,水力充沛,又多丘陵,地势起伏大,高转筒车在那里应当能发挥不小的效用。

顾宁熙收起图纸,宫中若有变故,应当就在这两日了吧。

太子被废,昭王被疑,陛下无心朝政,朝廷人心浮动。幕后之人若要起事,错过当前的良机恐怕就再没有机会了。

顾宁熙脑中不知不觉浮现出一抹身影,从那日工部值房中一别,她已有数日不曾见过他。

但她相信,他会赢。

朝中局势走到眼下这个地步,与她梦中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若依常理,应当是陛下仍旧舍不得废黜太子,继续打压昭王府,平衡朝中三方势力。一步步走下去,直到东宫和昭王府水火不容,再有淮王府从中作梗,两方最后兵戎相见。

顾宁熙沉默几息,应当是有人改变了当前的局面吧。

既然她能有前世的梦境,或许旁人亦有。

而能力挽狂澜,阻止这一切的人——

顾宁熙心底有了模糊的答案,只是难以求证。

不过无妨,朝中的纷纷扰扰很快就与她无关了。

等到昭王殿下顺利即位,她应该是可以求他,将自己外放到江南。

这一世他们亲近许多,他会念旧情的。

顾宁熙算得清楚,东宫与昭王府还没有彻底交恶,作为东宫一党的宣平侯府也并没有到倾覆的地步,不会有人为了自保供出她的身份。

她的官阶勉强足够,外放可任四品知州。表兄与她提过很多回,江南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风光无限好。只要能顺利带母亲离开京城,从此天高海阔,任她自由自在,遂平生之志。

憧憬自然美好,顾宁熙逐一熄了烛火,不知道今夜过后京都会有怎样的动荡。

权力的漩涡离她太远,她触碰不及,只能尽力自保。

文武百官在朝的命运,从来都是由至尊之人掌控的。

熄去最后一支烛火时,顾宁熙心底无端生出许多不甘愿。仿佛她已经习惯于做那指点江山、生杀予夺之人。

回过神来,顾宁熙笑着摇了摇头。

她怎么会有这样的念头。

……

丑时末,淮王府正堂中,陆忱擦拭着手中佩剑。

他的心腹将领已分成两路,一路在府中召齐兵马,一路去东宫点兵。

万事俱备,原本在并州杨庆叛乱时,他就已经做好了起事的准备。皇兄被囚,只等昭王出京平叛,京都便是他的天下。

只要他先出兵占据了皇城,控制了父皇与母后,则天下兵马尽听他号令,他就是当之无愧的正统。

昭王流落在外,不过一叛臣尔。

偏生并州那群乌合之众,不等昭王出征便作鸟兽散,令他错过了精心筹谋的良机。

然殊途同归,如今太子兄长骤然被废,出乎所有人预料。文武百官或默认昭王是未来储君,或力保皇兄起复。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想到他淮王陆忱。

“殿下,”副将来禀,“东宫又有两位将军带兵前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