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宿敌登基为帝之后百度 > 第56章(第2页)

第56章(第2页)

连做梦都做不明白。

枯坐半夜至天明,返京的旅途中,陆憬没有再与顾宁熙同乘一辆车驾,而是改在外间骑马。

车驾中的人安然赏着沿途风景,浑然不知有人因她心乱如麻,刻意避开着她的目光。

谢谦策马于昭王殿下身畔,自入冬以来,陛下陆续下诏,以不同的名目将昭王府的数名武将先后差遣出京,分解王府势力。

至于他和秦钰兄、甄源兄三人,其实陛下也未必想留他们在京城。

只不过甄兄是真定王府世子,真定王府掌三万雄兵,戍守一方,陛下是必然要将真定王世子留于京都的。

而他,他是新归附的渤海公后人。天下初定,朝廷更不放心将他外派。

至于秦钰兄,他本就是京城人士,回京尚未满半年。且秦钰兄在汜水关一战中劳苦功高,于情于理陛下都不宜将他支出去。

眼下不在战时,殿下手中既无兵权,真有何不测,能调用的明面上也只有昭王府的八百府兵。

太子与淮王都在扩充私兵,陛下未必不知。然只要不逾制太过,陛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倘若昭王府如法炮制,只怕事情未必能善了。

旁的不提,东宫与淮王府便会率先上表弹劾。

陛下打压昭王府的心思愈来愈明显,谢谦执了缰绳,京城有如深不见底的漩涡,远不及他们在战场肆意。

京都尚能维持表面的平和,不过是殿下愿意退让罢了。

一场朝堂更迭,势必不能善了。

……

年后复朝,冰雪未消。

河北的军报时有传回,徐朗部众连战连捷,夺下观州、赵州、恒州,占地为王。河北各地的赵建安旧部多有响应者,才归顺大晋半年的河北之地再度陷入纷争。

晨起的朝堂上,陛下由关中增派步骑兵两万,驰援河北。大军一路北上,欲与临昌郡王陆卓的军队前后夹击,清剿叛党。

户部与兵部紧急调派钱粮,清点兵刃,此事由淮王殿下全权负责。

顾宁熙持笏立于文臣后段,军国要政,工部惯来听过便罢。

待得朝会散去,出了大殿的官员们各怀心思,偶有三三两两议论者。

就如今的情势,陛下摆明了是偏向太子与淮王。

昭王殿下再如何战功赫赫,占据正统名分的依旧是太子。长幼之序不可废,储君一位事关国本。况且东宫太子勤政,宽和待下,是最合适的新君人选。

顾宁熙并未与人攀谈,往工部的方向去。无形之中,她已被排除在东宫心腹外,不得太子殿下重用。但在其他朝臣眼中,她依旧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党。

宣平侯府依旧追随东宫,如此按部就班下去,夺嫡之争总有七八分胜算。

外间纷扰,工部隶属尚书省。纵然成日与修筑工事为伍,也不可能全然置身事外。

顾宁熙已上书,自请去京郊督看仁智宫的修建。没有同僚与她争抢,尚书大人应当会允。

添上这桩不大不小的功劳,外放时顾宁熙便更有底气。

她的日子尚算平和,去向侍郎大人回禀事务时,顾宁熙的目光不自觉望向六部中央的值房。

思及昭王殿下在朝中的处境,从年后起,太子与淮王对昭王府的合围愈发紧迫。

陛下仍旧疼爱着昭王,无论是宫中敕造,还是外间供奉,陛下总是先想到昭王府。但同样,对于这个功高震主的儿子,陛下也不愿他再建寸功。

顾宁熙轻叹口气,梦中的结局似乎明朗,其余她一概不知。身处当下的朝局,眼前就如蒙了白雾一般,不能不摸索前行。

……

后半日事务清闲,顾宁熙如期散值,于宫道上遇见了昭王殿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