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大明之修仙 > 第六十四章 想象共同体(第2页)

第六十四章 想象共同体(第2页)

正当崇祯心念流转于阵法之道,文华殿内的议事已然开启。

王承恩尖细与粗犷并存的嗓音透过灵识传来:

第六十四章想象共同体

“迁四川重庆下辖之酆都县民于外,仅将其城郭沉入地心,创建阴司。请诸位议一议,此事当如何施行……”

酆都原名“丰都”,历史可追溯至隋朝。

后世渐与道教幽冥地府之说融合,至明代,已稳坐“鬼城”之名。

其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倚长江之险,境内有平都山等,自汉代起便有方士于此修炼。

道教典籍将此地附会为幽冥界入口,是北阴酆都大帝治所。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笔记野史、民间传说不断渲染,使“死了要下酆都”的观念,深深植根于大明百姓的集体潜意识之中,成为华夏文化圈关于死后世界广为人知的想象。

崇祯选择酆都作为构建阴司的城基,其深意便在于此。

若要以后世的知识解释——

有位名叫尤瓦尔·赫拉利的学者,曾在《人类简史》中论述:

智人之所以能突破个体局限,形成大规模协作,最终主宰星球,关键在于其独有的能力——构筑并共同相信种种“虚构的故事”,即“想象的共同体”。

无论是宗教神话、国家认同、货币体系还是法律规范,这些并非客观物理实在,却拥有强大的凝聚力,能驱使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作,从而改造现实世界。

“共同相信的虚构故事——凝聚大规模人群——形成强大社会力量——改造物理现实。”

修真界的创立与扩张,同样遵循此理。

直接从无到有,凭空宣称建造“阴曹地府”,缺乏文化根基与民众的心理认同,推行起来势必事倍功半,甚至可能引发抵触与混乱。

而酆都,这座承载千百年幽冥传说的古城,本身便是阴司这个“想象共同体”在现实世界的锚点。

以此为基础,借助民众深植于心的文化记忆与集体想象来创建阴司,就像在一座早已打好地基、绘好蓝图的土地上施工。

民众接受度最高,信念之力汇聚最为顺畅,成功的概率自然远超凭空造物。

至于为何要将酆都城郭——不含酆都县民——沉入地心,崇祯也有考量。

地心是地球能量核心,位于地表以下约两千九百公里处。

从几何学角度看,它与星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平均距离大致相等。

地心是庞大地脉网络的汇出之源与流转中枢。

故将阴司建于此,可最大限度地勾连、掌控遍布全球的地脉。

一旦成功,未来便可依托无所不至的地脉网络,关联人族生死。

生者阳寿尽时,魂魄经由最近的地脉节点,被接引至地心阴司;

而等待转世之灵,亦经由地脉,精准投送至全球各处的新生胎体之中。

如此,覆盖全球的轮回转世体系,便算大功告成。

【魂】道也将应【天命】而生。

战略意义可谓深远而具体,直接关乎【命】、【劫】、【妖】、【魔】等多条道途兴衰。

以至于崇祯必须将它列作,大明仙朝五项基本国策之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