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穿越大明之修仙 > 第四十一章 共往辽沈(第2页)

第四十一章 共往辽沈(第2页)

“陛下厚爱,老臣铭感五内。”

“然韩阁老执掌中枢以来,调和鼎鼐,功在社稷。”

“老臣才德远不及韩公,贸然继任恐难服众。”

“且朝廷体制攸关,若因老臣之故致使朝堂失衡,此罪万死莫赎!”

他这番话,说得颇为委婉,但核心意思极其明确:

韩爌干得好好的,我这么上去,名不正言不顺,可能会引起朝堂各方失衡,加剧党争。

这里便不得不厘清,孙承宗与韩爌乃至整个东林党的复杂关系。

孙承宗其人,严格来说,与东林党无直接的隶属关系。

但因其政治立场、交往圈子的高度重合,无论在当时士人眼中,还是后世史家笔下,他常被归入“东林党阵营”,被视为东林党在军事领域最坚实的同盟者。

尤其孙承宗主张“重经世致用”、“反对阉党专权”、“力主抗金守辽”。

这与东林党名义上“清流治国”、“抵御外侮”核心诉求一拍即合。

此外,他与东林党内的骨干人物,如铁御史左光斗、理学大家高攀龙等人,私交颇为深厚。

更重要的是——

在天启、崇祯两朝,他数次被起用,又数次被罢黜。

其背后推手,要么是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要么是温体仁这类反东林的势力。

早年孙承宗力排众议,大胆推荐并支持袁崇焕修筑宁远城,构建关宁锦防线,背后也少不了东林党人在朝堂上的声援与策应。

第四十一章共往辽沈

至少在经营辽东事务上,孙承宗与韩爌无疑是重要的盟友。

更别说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上级,韩爌则是袁崇焕中进士时的座师了。

哪怕不久前的“己巳之变”中,内阁将他匆匆起复又迅速去职,手段并不光彩。

孙承宗扪心自问,依然不愿在未与韩爌等东林核心人物,达成默契的情况下,贸然接手首辅之位。

这不是惧怕东林党人的权势。

而是深谙朝政中庸之道。

孙承宗绝非海瑞那般,完全不通权变的直臣。

他自认国难当头之际,若想有所作为,便必须容忍“合作伙伴”身上的问题,才能尽量借助他们的力量。

显然,在孙承宗的权衡中,建奴的威胁远大于朝廷党争带来的内耗。

崇祯对孙承宗的心思洞若观火,遂缓声道:

“韩爌仙缘已至,此后当潜心大道,以求早登胎息之境。凡尘俗务,不必再萦绕于怀。”

孙承宗再度语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