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懵了。
迁都?
从应天府,迁到那个鸟不拉屎的北平?
那可是直面蒙古草原的前线!
把国都定在那儿,那皇帝不是天天活在刀口上?
“胡闹!简直是胡闹!”
一名御史当即就跳了出来,痛心疾首,“国都乃天下之本,岂可轻动!北平乃边塞苦寒之地,如何能为京师!”
“况且天子坐镇边关,一旦有失,国将不国啊!”
他的话,引起了绝大多数文官的共鸣。
可朱元璋的反应,却截然不同。
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荒唐,可细细一想,一股寒意,却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好!
好一个天子守国门!
守着应天府这温柔乡算什么本事?
自己当皇帝,就是要站在天下安危的最前线!
这个决策,简直是想到他心坎里去了!
可一想到做出这个决策的是逆子朱棣,而提出这个决策的是妖孽木正居,朱元璋的心情,就又变得无比复杂。
天幕上,那孩子还在奋笔疾书。
【三:主导编纂《永乐大典》,合万古之智,开万世太平,其书规模之浩大,古今无出其右者。
(出自……算了,这玩意儿太多了,整整三卷都是讲这个的,写不下。)】
《永乐大典》?
这又是什么?
翰林院的学士们,听到这个名字,眼睛瞬间就亮了。
合万古之智?
这是何等的气魄!
朱元璋看着那句“写不下”,嘴角又是一阵抽搐。
又是写不下!
怎么到了他木正居这儿,什么都写不下?
咱的功绩,怎么就那么好写?
紧接着,是第四条,第五条……
【四:设内阁,立票拟,完善文官制度,弥补太祖废相之缺憾。】
【五:通运河,开海禁,遣郑和下西洋,使煌煌大明之富强与威严播扬于四海八荒,彼时万国来朝,八方来拜,威震海内,四夷宾服。】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