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眉头一皱,心里咯噔一下。
什么意思?
难道不讲了?
果然,下一行字,验证了他的预感。
【我们择日,再正式介绍这位帝国首辅。】
【也只有到那时,世人才能见识到真正巅峰时期的他,了解到他不为人知,甚至连史书都未曾记载的另一面。】
“我……”
朱元璋一口气没上来,差点没当场骂出声来。
咱都开口了,你就给咱看这个?
这天上的神仙,怎么跟那些说书先生一个德性!专在关键时候吊人胃口!
底下百官也是一片哗然,个个脸上都是掩饰不住的失望与焦急。
而更让朱元璋恼火的,还在后面。
【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他的知己,也是他的第一代正式主公兼伯乐……】
【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
这四个字一出,整个奉天殿前,陷入了一种比之前更加诡异的死寂。
“永乐大帝?是谁?”
“前朝有叫这个年号的皇帝吗?”
第13章第一任伯乐——永乐大帝
“怎么不讲木先生了,讲起别人了?”
百官之中,有一人脸色煞白,声音发颤地走出队列。
“陛……陛下!”
“永乐这个年号,使不得,使不得啊!”
朱元璋脸色一沉。
“说!”
那老学士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
“启禀陛下,前宋之时,那江南的贼寇方腊谋反作乱,用的年号便是‘永乐’!”
“此乃……此乃乱臣贼子之号啊!”
轰!
这句话,如同在滚油里泼了一盆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朱元璋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
乱臣贼子?
他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太子朱标。
标儿宅心仁厚饱读诗书,绝不可能用这种犯忌讳的年号。
那还能是谁?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另外几个儿子。
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最后,落在了那个从始至终都沉默的燕王朱棣身上。
被他目光扫过的几个儿子,无不心头一颤,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朱元璋的心,一点一点地沉了下去。
天幕这话,明显是暗示这“永乐大帝”是位好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