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那么自信了:“我们刚才也没说什么吧?”
话是她们在说,但是说实话,不管是舒子英,还是舒子芳,再或者是舒红一家,其实也没有真的跟他们有过节。
都在一个村里住着,大家多少也都打过交道,甚至沾亲带故。
平时可能不觉得如何紧要,可关键时候有个有钱的亲友,说不定也能派上用场。
她们也不愿意真的把人得罪了。
“哎呀,我家里还晒着东西呢,我得回去翻一翻,就不跟你们聊了。”
不管舒子英刚才有没有听到她们说话,这场子啊,还是散趁早了吧。
背后说人被人家正主听到了,真怪尴尬的。
至于那妇人说的舒子英没有礼貌,她还庆幸舒子英没过来跟她们打招呼,不然她怕自己脸都要羞红。
一个人离开,接下来大家也陆陆续续地找借口走了,只留下一开始那个嘴碎的妇人在原地跺跺脚。
可是没人搭腔,她自己说着也没劲,再说她嘴上说着厉害,其实心里也担心舒子英因此记恨她,这事可不敢叫家里人知道。
因此也缩手缩脚地回了家。
舒子英还真没顾得上记恨她们。
到了家,家里门窗紧闭,舒子英抬手拍门她知道家里肯定有人。
妹妹到了要出嫁的年纪,家里也不缺她干活挣的那点,姑娘要是晒的太黑,找婆家都不好找,所以谁都可能不在家,舒子芳肯定是在家的。
果然,没一会儿舒子芳就红着眼睛过来给她开了门。
把门打开,舒子芳有些蔫蔫地转身进了屋,连称呼都没有一句。
舒子英这会儿是真的觉得妹妹得好好管一管了。
原以为能靠她的亲事给自己助力,让两家人的关系更亲密。
现在看来,别说亲近了,别疏远都算不错了。
舒子英放下手里的东西,连水都顾不得喝,就又出门去找舒红他们。
有些事藏着掖着,就会有侥幸心理,今天必须把话说开,有些事既然明知道不可能,趁早断了念想,好歹还留个面子情。
走了好一会儿才在地里找到舒红舒宽夫妻俩。
家里这些年是挣了些钱,但是两口子还是放不下这些田地,总是时不时地来地里转一转,看到活就做一做。
今天两人倒是没有下地干活,只是在菜地里摘菜。
看到大女儿找过来,他们也没有惊讶,反而还挺高兴:“这些菜都是新鲜刚摘的,等会儿正好你带回去吃。”
他们夫妻俩是苦惯了的人,就算手里有钱,地也舍不得丢荒,每年还是勤勤恳恳地把自家的地打理好。
舒子英和袁山生有本事挣钱,挣了钱买田买地,都是租给别人种。
虽说两人不缺吃穿,但是舒红他们还是下意识地怕女儿亏着,每次舒子英回来,她们都没有叫她空着手回去。
“好,这些也够吃几天了,别摘了,收拾着我们回家。”
一边说话,舒子英也上手把摘好的瓜果抱了一些,一家三口慢慢地往回走。
到家后看到小女儿眼眶红红,舒宽皱着眉头,却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