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大哥你也请求陛下裁撤东厂?”
这下谢丕直是目瞪口呆了。
在他的印象之中,谢慎是一个做事极为有计划的人,每走一步都会经过仔细的考量,绝不会贸然行事。今天这是怎么了,竟然上书天子请求裁撤东厂。
若仅仅是随大流也就罢了,天子未必会放在心上,可谢慎却是号召了翰林院一帮词臣联名上书,这意义可就完全不同了。
这样就会被天子认为是挑头的,就此“简在帝心”了。
只不过这样简在帝心实在不是一桩好事情,若是天子气恼之下或许就会将这挑头之人就此贬出京师眼不见心不烦。
让谢丕不明白的是徐珪不过是一小小典吏,谢慎为何会为他如此出力?
“怎么,丕贤弟以为为兄此举有何不妥吗?”
谢丕摇了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翰林院联名上书,恐怕会被有心人利用啊。”
明代文官嘴皮子油滑的紧,在这种情况下皇帝往往会受许多窝囊气。
脾气好的还能忍上一忍,遇到脾气不好的,就只能用廷杖大臣发泄一番了。
弘治朝没有廷杖大臣的先例,但并不是说这样的事就不会发生。
东厂象征的是皇权,如今一众深受皇恩的翰林院词臣却集体上书,叫天子砍去臂膀,天子如何能够宽心?
谢慎心中无奈,他总不能说帮徐珪是为了卖邓太监人情,好发展宫内助力吧?
他顿了顿,继续道:“吾辈既为人臣,身居庙堂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岂能在乎个人安危矣。为兄早就以诗明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谢慎还没有说完,谢丕便打断道:“好了好了,慎大哥你不必再说了,我信你。你有什么需要我做的,我一定不会推辞。”
谢慎总算松了一口气,上前拍了拍谢丕的肩膀,和声道:“这件事仅靠翰林院的力量恐怕不够,为兄希望你能够代为引荐屠尚书。”
谢丕心中一沉,心道慎大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他有些为难道:“非是我不愿意帮慎大哥引荐,但我只是区区一文选司主事,人微言轻,恐怕屠尚书不会在意。”
谢慎就知道他会这么说,便沉声道:“你只需将我引荐给屠老大人即可,剩下的事情由我来办。”
谢慎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谢丕当然不好拒绝,连声道:“那好,我这便去安排。”
。。。。。。
。。。。。。
事关人命,自然容不得拖沓。
却说谢丕当即安排谢慎去到屠尚书的宅邸拜见,等到二人来到屠府大门前,天色已经完全黑了。
谢丕上前叩门,不多时便有门子来开门。
与谢府的门官不同,这门子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鼻孔直是朝到天上去了。
谢慎此番要不是有要事,真要好好教训那门子一番。
谢丕也没有登门造访过屠老尚书,此番跟在门官身后颇是有些紧张。
这也难怪,毕竟屠老大人是天官,手握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