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寒门首辅谢慎娶了几个女人 > 第112部分(第4页)

第112部分(第4页)

。。。。。。

。。。。。。

翌日谢慎照例前往翰林院坐班。

他前日已经将请撤东厂的奏疏写好,今天自然叫人代为送去了会极门。当然,谢慎“不经意”的在翰林院公署为徐珪打抱不平了一番,立刻迎来了不少同僚的附议。

“徐典吏官位虽卑,却言旁人所不敢言,薛某佩服。”

“东厂这些年来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那杨鹏更是奸佞之辈。依我看,我们应当联名上书,请求陛下裁撤东厂!”

“对,一人是小,百人是大。吾辈既为人臣,就应当以致君尧舜上为己任,岂能任由宵小之辈蛊惑蒙蔽天子!”

“谢修撰,您说两句吧!”

众人齐刷刷的望向谢慎,少年心中暗爽不已。

剧本不错啊。

谢慎清了清嗓子道:“诸位且听谢某一言。前段时间王华老大人被寿宁侯事连累,谢某曾谏言陛下。此事尚且是王老大人一人之事矣。如今徐典吏上书直言弊政,谢某自当振臂高呼,仗义执言。实不相瞒,谢某已经将陈写的奏疏上呈天子,请求裁撤东厂!”

此话一出,公署内的众官员纷纷高呼道:“谢修撰高义。”

开玩笑,翰林院是什么地方?那是大明朝精英汇聚的地方。

这种地方的人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眼里揉不得沙子。

莫说是东厂一权阉了,便是天子犯了一点小错,他们都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把天子喷一通,美其名曰直言进谏。

翰林院的这些新晋官员还都是一帮没有怎么经过官场洗礼的雏鸟,严重的缺乏经验。人家都察院是靠谏言混饭吃的,且都察院的御史上的每一道奏疏都是经过深思熟虑,能够利益最大化。

翰林院和都察院的官员虽然都是“清流”,但却有很大不同。

一边是理想主义者,一边是现实主义者。

。。。。。。

。。。。。。(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八章 锦衣卫指挥使

想忽悠都察院的那帮官场老油条给谢慎做枪手壮声势是不可能了,但从翰林院中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僚还是不难的。

谢慎见气氛差不多了,便继续道:“谢某在为王老大人一事上书陛下时,曾作了两句诗,便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谢某以为吾辈不能以个人安危计,而应该以社稷苍生计!”

“好一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好一个应以社稷苍生计。陈某佩服!”

说话的是翰林编修陈澜。

他年岁并不算太大,正是一腔热血无处挥洒的时候,听到这么有煽动性的诗句如何还能沉默,当即为谢慎摇旗呐喊起来。

就连一些侍书、五经博士都被谢慎的话感染,一时间群情激昂,纷纷表示将附奏谢慎。

这是搬倒杨鹏的第一步,这一步踏出才能将计划继续进行。

不过联名上疏这种事情也有技巧,不能搞得吃相太难看了。

谢慎见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了,便请陈澜和另外一个翰林院官员帮着负责联名上疏的事情。自己则是闪身出了翰林院公署直接穿过承天门街到了对面的锦衣卫衙署。

这计划的第二步便是要锦衣卫指挥使牟斌站出来狠狠踩杨太监一脚。

如果这一步能够迈出,再利用寿宁侯和杨太监之间的猜忌作些文章,譬如以牟斌这个寿宁侯的‘旧相好’激上一激杨太监,则大事可成矣。

这是一个连环计,哪一步出了问题都会对后续产生影响,故而谢慎才会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只在确认无误后才会迈出下一步。

对于武人,尤其是锦衣卫谢慎一直是十分好奇的。

这个直接对皇帝负责的组织一直处于和东厂斗争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