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天幕剧透我是太宗织鹊 > 第18章 猜猜谁没被邀请(第2页)

第18章 猜猜谁没被邀请(第2页)

“这表格就是好用,可以让官员们也学着用。”元泰帝很是平静地道。甚至对于天幕上的总结没有掀起一点波澜,对于这些官员而言,不过是丢些面子罢了,不至于伤筋动骨,若是没猜错,小九必然是憋了个大的。

六品以下的官员在家齐齐松了口气,“殿下人还挺好,不找我们这种小虾米的事儿。”

就是被点名的那群官员,脸色有点难看罢了,在朝为官,多多少少都知道点对方的情况,没什么好说的,互相下手也都有个度,但是此时被天幕直接放出来给天下百姓看,那就不一样了。

当官,为权,为利,为民,为名,总得沾一样,而对于文人而言,损什么都不能有损名节,但是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天下人眼中,他们这群高官,却是连基础的修身齐家都做不到!

“逆子!你看看你娶的是什么媳妇儿?!”

“混账!我是少了你吃还是少了你穿?把你饿到要去开赌场了?我这张老脸都被你给丢尽了!”

……

一时之间,各家精彩纷呈。

【但这还不够。】

【都察院的御史工作并非简单的每月混KPI只会参奏谁德行不修,都察院是最高的监察机关,与刑部,大理寺合称三法司。

除纠察百官外,还有辨明冤枉,对经刑部及大理寺审理过的案件有纠举的权力,从三法司层面而言,刑部审判,大理寺复核,都察院全程监督。】

这不是常识吗?

这些对于普通的百姓是新闻,是挺新鲜与深奥的内容,可对于士人官员而言,这些却是再底层不过的知识点。

“这天幕,连这些基础都要特意做个说明,莫非后世的官制又经历了大改不成?”十一皇子不禁纳闷。

元泰帝却是在回忆天幕一直以来的风格,和对于太宗等皇帝的随意的调侃,后世啊,有时候感觉不可深思,有时候又觉得……难以形容。

【于是,鹤仙不仅在皇城当街溜子,路见不平,见义勇为,更是三天两头往刑部往京兆府跑,诶,没别的事,就看官员们如何判案审案。】

刑部的官员齐齐后背一凉,这要是每次审案旁边都坐着一个亲王,还是把另一个亲王给拉下马的亲王,天呐,这是什么鬼日子?!

【还不止呢,在对三司进行深入了解后,不到一年,鹤仙专门培养了一批顶尖讼师,写诉状做辩护,商人可以花钱雇佣,底层百姓可以得到法律方面的援助。

虽然鹤仙在三法司之一干活,却倒逼三法司内部官员不断学习大梁律,改进大梁律,不停加班。当太孙和晋王和各部打好关系的时候,鹤仙不语,只一味看不惯,爱咋咋地。】

三法司官员倒吸了一口凉气,“不是,殿下这是在三法司学习后,反过来攻击我们三法司?”我们不要面子的吗?

殿下您维护律法很好,但是我们可以商量着来嘛!我们可以是一伙儿的嘛!

大部分百姓还不知道这代表了什么,天幕下,大梁境内,无数商人却为之一振,他们太清楚宁王这一举动带来的后续影响了。

民间不是没有讼师,他们这些商人也不是请不起,商人最不缺的就是钱,钱能打点的,花再多也值得,但更多时候,民不与官斗,商人也是“民”。一旦打点不够,运气不好,或者得罪了谁,请讼师写好诉状又如何,公堂之上不让讼师上场能怎么办?解释权都在人家手里呢!

但是如天幕中那样,宁王府培养讼师就不一样了,那就代表着公堂之上,官老爷不好直接拒绝讼师的辩护,这绝对是在维护民间的利益!

【毋庸置疑的是,大梁的风气从皇城开始肉眼可见的清明了不少,同样,宁王与朝臣的关系,也十分塑料,甚至不少朝臣都躲着鹤仙走,鹤仙能受这委屈?】

姜家人默契地摇了摇头,元泰帝都不能给他委屈受,别说臣子了。

【于是这便有了著名,正史和野史包括太宗日记,都有记录的天官宴。】

天官宴?

如今是吏部尚书的老天官胡敏哲心头一跳,抱着一丝丝侥幸,“夫人,你说,有没有一种可能,老头子我在两三年内就致仕了?”这个天官宴,听着就宴无好宴!史书上上一个有名的宴会,还是鸿门宴。

老夫人和儿孙看了看精神饱满的老爷子,沉默,就是最好的回答,这身强体壮的老年人呐。

【《周礼》六部之一为天官冢宰,大梁,吏部尚书也被尊称“天官”,彼时,吏部老天官胡敏哲六十五岁寿辰,邀请了半个朝堂,太孙晋王都有赴宴,那是谁没有受邀呢?】

元泰帝:?

胡老天官:Ψ(°口°)Ψ

晋王:⊙-⊙

楚王:0。o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