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跑的急,高爽停下来之后顺了口气,才喘着道:“我去,你干嘛呀这是?”
赵海拖着高爽走还要费劲些,此时也是撑着膝盖道:“门口都是来堵你的狗仔!丫还有心思在那儿跟人唠嗑?”
“随便讲两句,不碍事的。”
高爽直起身,摆了摆手好奇道:“我捂这么严实,你怎么认出来的?”
赵海下巴对着胡同里抬了抬,道:“我跟朱主任一块儿过来,他先听出你声儿了,让我把你给带走。”
“好家伙,我说他杵那儿半天不吱声呢。”
高爽盯着赵海瞅了瞅,饶有兴趣的问道:“你这大过年的跑粤东海滩上晒日光浴去了?”
赵海这趟显然是没少遭罪,此时苦着脸道:“别提了,跟我叔一起去那边一家百年老船厂拍记录片。”
纪录片?
高爽毕竟专业出身,他知道,拍纪录片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热情,能坚持下来的人都很值得尊敬。
不过纪录片应是以表达欲望为前提,表达方式为手段,表达技巧只能算是锦上添花。
对导演的个人能力要求极高,但是对摄像其实并没有什么太高的需求。
赵海他叔去搞纪录片就挺大材小用的。
高爽寻思了一下,疑惑道:“……没听说粤东有在建的新航母啊?”
赵海闻言也是一脸无奈:“什么航母啊!就一快倒闭的破船厂,还有两艘破船。”
“这有啥好拍的?记录历史?”
“算是吧,这个老船厂有些不一样。”
赵海带着高爽往学校后面的方向走去,边走边跟他说了一下这趟粤东之行的情况。
说起来,这个老船厂确实是有些年头了。
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历史,曾经在华夏造船行业里也有过一段风光无两的岁月。
不过他的鼎盛时期却是六十多年前。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这个船厂却因为一个国际大单逐渐走向了没落。
当时有个世界有名的海运公司,在他们船厂下了两艘巨型油轮的订单,预计建造周期是三年多一点!
当时华夏的技术水平非常有限,很多技术都比较落后。
所以能接到这样的国际大单简直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船厂当时也的确急需一笔大的订单,从而打响自己前往国际市场的第一枪。
为了顺利拿下订单,船厂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只收取了对方10的定金。
这样急功近利的做法也为日后船厂的悲惨境遇埋下了伏笔。
在工程进行到第二年年末的时候,下单的海运公司因为资金原因一夜之间大厦倾倒,破产了!
这样的剧变,让靠着百分之十的首付款和自有资金垫付的船厂彻底懵逼!
此时,其中一艘小一点的已经快完工了,另一艘却只有个空壳。
不过就算是小一点的那艘,也是三万吨的排水量。
大的那艘排水量更是达到了四万多吨。
这样两艘在当时来看绝对称得上巨型的邮轮就这么成了无主之物……
正常来说,继续建造完卖给别人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可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六十年前的海运造船业正赶上技术革新的行业剧变。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海船,在露出船头底部的时候能看到一个巨大的凸起。
这个凸起的设计名叫球鼻艏。
其大小和形状与船体相配合可对水的压力起到抵消作用,产生的船波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