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红绿柱,学名叫做BAR,也叫MACD,是用DIF白线的值减去DEA黄线的值,然后绘制成柱状图。红柱表示正值,代表多头能量,绿柱表示负值,代表空头能量。用红绿柱来分析,具有直观明了并且实用的特点。”
丁旭笑道,“这里面有个周期分析的小技巧,绿柱间隔的时间越长,未来上涨力度往往越大,时间越长。而红柱维持的时间越长,未来下跌空间和力度往往越大,时间更长。”
“听得似懂非懂的。”怪大叔挠了挠头。
丁旭在自己发出的一段走势图上,用箭头标了几个箭头符号,解说道:“多看看图就好理解了。比如600855这只股票,在1999年6月至9月的走势,并对应MACD的形态来分析一下。在6月30日时,该股票的最高价是13。88元,对应的DIF值为1。06,MACD值是0。76,这个MACD值也就是红柱的高度值。6月30日以后,股价一路上涨,到8月18日达到最高价16。35元,但此时的MACD值仅为0。70,DIF值为0。87。也就是说,股价创了新高,而指标并未跟随创新高,反正逐渐走低。画两根直线来表示,股价是上升线,MACD指标是下降红,这就是明显的顶背离特征。随后,股价就开始反转下跌。”
“底背离就是反过来?”大肉包人生颇感兴趣地问道。
“嗯,差不多是这样。”丁旭又发了一张图,解说道,“我们再看一下000001这只股票。在1998年4月23日,它的最低价为20。58元,绿柱的MACD值是…0。29。6月17日,股价跌到18。16元,MACD值为…0。26。7月1日,股价跌到16。6元,MACD值为…0。23元。7月20日,股价跌到15。10元,MACD值为…0。19元。你们看,四次绿柱的低点,一次比一次高,而股价却持续下挫,连续形成了四次背离,其中第二次和第三次还是W底的背离。在这种情况下,股价终于企跌止稳,开始大幅反弹。当然,由于是在熊市之中。反弹之后又开始了漫长的下跌。但这至少是一个短线机会。”
“包子和大盘呢?”玉影显然对别的股票都不感兴趣。只钟情于包钢稀土。
“大盘去年跌到2700点附近,指数不断创下新低,代表杀跌力量的绿柱却不断萎缩,每一片绿柱的最低点,呈现出一底比一底高的态势。黄白线的低点和交叉点,也慢慢抬高,这显然是典型的底背离,而且这种底背离一直持续了四次。基本可以确认底背离彻底确立,并值得抄底。毕竟,背离的次数越多,后续的反弹空间就越大,当然值得一搏。”
丁旭笑道,“而包子下跌过程中,也出现了这种底背离。虽然我是做完中铁二局再来做它的,那时底背离已经消失,不可能抄到最低价,但能在相对低价买入。也算是抄到了底了。另外,包子在2008年11月10日。MACD形成了弱势金叉,12月23日形成死叉,今年1月8号又在零轴附近形成了强势金叉。目前红柱仍在不断放大,趋势仍然向好,所以,今天的震荡调整,根本不算什么。看好大趋势,坚定捂股就行。”
听丁旭这么一分析,大家都放下心来。
怪大叔趁机又提了一个新问题:“奇迹,我发现很多指标是会打架的。比如我刚开户时,证券公司的客户经理推荐我学着用KDJ和RSI指标,并告诉我什么叫金叉和死叉。我观察了一下,虽然有时不灵,但大体上还是比较准的。只不过我这两天刚学了MACD指标,却发现MACD和KDJ指标经常会发生背离。比如当MACD开始向上金叉,KDJ却向下运行,甚至还在死叉过程中。像这种情况该怎么判断?”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重要,因为KDJ和RSI属于快速指标,反应快但容易失误。MACD则是慢速指标,信号有些滞后但准确率高,各有所长。因为两个指标对走势的反应有快慢之别,自然就容易冲突。从理论上来说,所有技术指标能共振当然更好,就易于判断,但这种共振时机很难找到。而且技术指标基本都是基于成交量和成交价而推演出来的,能看懂量价关系,根本不要用多少指标,用一个比较准确的MACD指标就足够了。”
丁旭解释道,“另外,我觉得,一般的散户做中长线,指标慢一点不要紧,只要准确就行了,所以就用MACD就好了。当然,你要是觉得别的指标更好用,用别的也可以。但一定要记住,你用什么指标决定买入的,就用什么指标决定卖出。不要一下子用MACD买入,又用KDJ指标来决定卖出,那就乱套了,容易失误。一句话,就是指标不在多,贵在精!只要把一个指标吃透了,用好用活了,比掌握十个指标都要有效。因为这些指标的原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用多了指标反而会发生冲突,让人无所适从。”
“可是只用一个MACD指标,它不是有滞后性吗?怎么破?”怪大叔追问道。
“其实也好解决。对于滞后性,可以到次级别的K线图里去寻找提前一些的背离,提前发现更精确的买卖点,比如在30分钟图里寻找背离。因为长线是看月线,中线是看周线,日线是做中短期,30分钟是做短线,5分钟和1分钟图做超级短线。”
丁旭说道,“当然,千万不要迷信这些指标,因为主力是什么日线指标都能做出来的,所以还要结合周线、月线来看,这种周期是很难骗线的,有利于我们把握好长期趋势。另外,均线K线成交量,以及筹码栏,也是判断趋势和买卖点的重要依据,结合这四者来看,把握好走势其实并不难。”
禅师听到这里,插了句话:“我补充一点,还有个均线为先原则。即对于MACD之类的技术指标的应用,一定要考虑股价是否突破中期均线压力,因为在没有突破中期均线的情况下形成金叉有可能是多头陷阱。而没有跌破中期均线的死叉,则可能是空头陷阱。”
听丁旭和禅师这么一讲解,大家都对指标的用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未完待续……)
第333章 筹码分布的周期差异
“关于指标问题,我还补充一点,就是陈浩参与开发的筹码指标,最早应用于指南针软件,后来几乎所有炒股软件都用了这个指标。但是据说算法是有差异的,所以各个软件之间的筹码栏也多少会有点区别。”
禅师补充道,“另外看几年长周期筹码时,有时日线显示上方套牢筹码没有了,但周线则有,我个人感觉还是周线更准一些,因为相关位置的阻力作用很明显,反应在股价的上攻上,每次到了周线的筹码密集区,就磨得比较久。而且这也符合一些钉子户散户的死捂习惯,比如中国石油这只股就还有不少人在捂着。因此,看一两年内的筹码变动,看日线就可以了,但看四五年以前的筹码,我感觉还是周线更为合理。”
“这个问题我倒很少注意到。”丁旭愣了愣,赶紧打开了几个上市多年的老股票的走势看了一下,发现确实如此。
“这是什么原因呢?算法的差异,也不至于导致日线和周线差异这么大啊!”丁旭疑惑地问道,“日线上反应经过一两年的磨底,上面的套牢筹码都没有了,这才敢放心买入。但有的股票日线上是没有套牢筹码了,而周线上倒是还有不少套牢盘,这到底是什么原理?陈浩的《筹码分布》这本书,没有提到这一点啊。”
丁旭在网上搜了一下,网上的答案大多不怎么靠谱。
倒是“股民老张”的一篇文章,给了丁旭一些启示——“这是怎么算的呢,它是按照K线算的吗?还是按时间算的?电脑一般来讲都是认K线的。认K线什么呢?就是我经过了几根K线。我会倒下来多少。从高处倒下来多少。那么你再看日线的时候,你看了六七十根K线了,三个月下来了,然后它的电脑自动算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