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不是没有这样可能。
眉州与平阳间隔上千里,这一路上从平阳经过云溪,又到了眉州,气候确实有些差别。
六月已经是平阳天气最热的季节,从早上起床,便十分炎热,从早到晚只需一件薄薄的夏布衣衫即可,怕热的人中午根本不敢出门,都是躲在放了冰的室内。
因此每年这个时候,平阳的冰价贵得惊人。
但眉州不同,这个月份早上还需要加一件薄褙子,中午虽然也热,但树荫下却很凉爽。
郑三娘说眉州稻谷不丰产,除了种子的原因,也可能是气候的原因。
姜梨细细看了看手中的泥土,泥土发黑疏松,土质不差。
她将泥土丢弃到田里,拍了拍手,笑着对郑三娘和几名妇人道:“你们忙你们的,我去四处走走看看。”
等她走远,挖野菜的妇人纷纷抬起头,望着她的背影。
“姜姑娘可真是个和气人儿,说话好听,也没有架子。”
“可不是,我们村里正家的女儿食指不沾阳春水,可是连掐根葱都担心弄脏手。姜姑娘这样平阳来的贵家小姐,居然不怕泥土脏了手,还真是难见。”
“。。。。。。”
几名妇人兀自说着话,姜梨绕着村子走了一圈。
村子周围都是很平整的田地,最难得的是,靠近山林的一侧,还有一条溪流。溪流是从林中流出来的,水极其清澈。
她蹲下身子,掬了一捧水在手中,水很凉,甚至可以说得上冷。
姜梨眯了眯眼,环顾四周。
村子背靠着一片蓊蓊郁郁的山林,村子前面还算开阔,一条可容马车通行的道路连接着村子与外界。可以说,这样的地方种植稻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难以丰产的原因无外乎就是没有好的种子,天气偏凉和管护上的问题。
若是种子和管护的问题还容易解决,但若是天气偏凉,便有些棘手了。
姜梨站了一阵,便往回走。
快到屋门前时,她淡淡叫了声,“何大!”
一直在暗处跟着的何大应声而出,“姑娘,有何事?”
“你去将马车上的谷穗给拿过来。”姜梨吩咐道。
何大答应一声便去马车上拿谷穗。姜梨踏进院子,便见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带着一个小姑娘正在捡拾柴禾。男孩身材瘦小,穿着一件大人的短衣,随便在腰上扎了一条带子让衣衫贴身一些。袖子更是挽了好几圈,松松的垂在臂弯。
姜梨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也不说话,只是看着他劳作。
男孩也不偷懒,虽然每次抱的柴禾不多,但来来回回好几趟,一点也不偷懒。
一直到何大拿了一把阴干的谷穗过来,他才时不时往这边看一两眼。
姜梨去厨房找了一个瓦罐,将谷穗插进去。
大肚宽口瓦罐插上焦黄的谷穗,倒是有一种拙朴的美。姜梨托着腮,望着谷穗出神。
抱着一抱柴的男孩慢慢走上前来,“姑娘,我见过这种草,就在山里面,只是没有你这个好看。”
“哦,”姜梨望向他,“这可不是草,这是谷穗。”
“谷穗?”男孩望着面前的谷穗,“我听我祖父说起过,说是靠近平阳一带,地里种的便是谷穗,等成熟了剥了壳,便是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