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浩江话毕,麻醉仪旁的某位戴着口罩的小美女抬头看了刘浩江一眼。
刘浩江看到这眼神马上解释:“开玩笑的,嫂子你别介意啊。”
洛听竹又低头去玩手机了。
现在的手术前的麻醉,她已经越来越熟练,完全不需要之前那么战战兢兢。
从五月份到九月份,已经经过了四个月的跋涉练习,洛听竹如今的分离麻醉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火候。
要再精通,那就是熟练度的练习问题,而不是理论储备和操作储备不够。
不一会儿,方子业就上台了。
再有一会儿,刘煌龙和陈芳两人勾肩搭背地走了进来。
刘煌龙对着陈芳是一口一个芳哥的叫,而陈芳则是一口一个刘哥,两个人的感情看起来也不赖。
陈芳比刘煌龙大。
因为陈芳比袁威宏大了四岁。
“子业,今天准备几个小时解决战斗?午饭前有没有机会?”
“我和陈教授的中午饭能不能成功邀约成功,就全靠子业你的能力了。”刘煌龙进门后,开了一个玩笑道。
方子业闻言则一边拿起刀准备开台,一边说:“刘老师,要不,我们下午再开台?”
“这样就可以保证你和陈老师一起吃午饭了。”
“万无一失。”
方子业的思维也是足够刁钻。
“去你的。赶紧搬砖。”刘煌龙笑骂一句,完全没把方子业当成下级,而是朋友。
第484章医院评优
方子业当然是开玩笑的,继续带着刘浩江一边拿着手术刀破开患者的皮肤,一边笑着问:
“刘老师,今天吴师兄没有和您一起下来么?我早上还看到了他和您一起呀。”
随着团队的配合熟练度提升,方子业自己对手术的掌握程度也进一步加深,甚至对治疗质量也有了一定的自信。
如今的功能重建术自是无需以前刚开始这种术式时那么严谨,保持着沉寂。
团队的配合越是熟练,容错率就越高,手术室里的氛围就越好,包括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目前都大概明白哪一步需要什么样的器械。
如果有变数,才需要主刀特别吩咐。
手术室里的器械护士和器械护士之间的资质也是有差距的,好的器械护士,不亚于一个好的助手。
创伤外科的器械专科护士,乃是杜新展教授以及邓勇教授特意从骨科调配了相对最强的护理团队,就是想要将创伤外科的毁损伤和功能重建术做成标杆。
杜新展教授并不傻,他是关节外科的,把方子业挖去关节外科肯定不现实,他自己来创伤外科‘摘桃子’,容易摘出问题。
他本身就是骨科的大主任,不管方子业把创伤外科发展成什么样,他都有管理得好的名声,升职加薪不在话下。
只是身为领导,如果出了什么问题,背锅的也是杜教授。
这就是领导的容错域,很宽但又很窄。
在这样的因素下,杜教授不想着给方子业所在团队一个更好的专业护理团队才有了怪。
“吴轩奇和聂明贤约着出去了,应该是有什么重要的动物试验要做,具体我没问。”刘煌龙一边穿着无菌手术衣,一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