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清创水平,应该是几个人里面所能做到的最好的。
然后,刘煌龙就分配任务,问方子业对肌腱缝合以及神经缝合的理解有多少?
如果都好的话,他就全程当助手了。
自然,方子业的血管缝合术与基础缝合术的厚度,刘煌龙已经见识了。方子业在血管缝合术上,绝对不是小白,否则就算方子业的基础缝合术到了‘国手’水平,也不能比他的血管缝合术水平还高。
‘手外科’缝合术国手,去了心脏外科,也未必适应心脏不停跳下缝合,至少需要学习很长一段时间。
同样的,心外科的大拿,想要来手外科炫技一手缝合术的话,那也先要在练功房里待很长一段时间。
方子业老实了:“刘老师,没机会接触过。”
“我之所以会接触血管缝合,一是之前偶然在练功房被手外科的杨文征老师带去了手外科的练功房,试手了一下裸鼠断尾动脉续接术。”
“后则是,在地级市医院的时候,遇到了几位处理血管非常优秀的师兄们,所以算半个入门人士了……”方子业也老实交代。
身为现代医学的外科医生,如果有人告诉你,血管缝合和神经缝合的技巧,模式都是一样的,你还信了,你就可以趁早改行了……
“行吧,那我们就分工协作,我负责缝合肌腱,你缝合血管,神经的缝合,我建议是二期再进行……”
“当然,我个人比较专长的神经缝合肯定不如你的血管缝合这么好,因为基础工夫的差异在,而且,这个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的缝合,与传统的断肢完全不同……”
“先保活着吧,我觉得可以活下来的几率很大。”刘煌龙说话时,眼神都在冒光。
关启全能理解、方子业和袁威宏也都能理解。
这种病种,齐乔文、邓勇、段宏三个创伤外科的巨擘,联手合作都搞得不亦乐乎,那刘煌龙能期待一下这样的课题,眼神能不冒光么?
第344章巨大潜能
“子业,你出去与患者父母商议一下,问他们是否同意二期缝合神经的选择。”
“我个人的理解,更倾向于,一期同时缝合神经与血管反而会导致术后的功能缺失。”
“毁损伤的神经损伤,不比锐器伤所致的神经规则性断裂。先缝合肌腱与血管,保证先活着……”
“你觉得呢,威哥?”刘煌龙并未卖弄属于教授的骄傲,而是客气地与袁威宏探讨。
袁威宏抿嘴同时吸了吸鼻子:“刘教授,目前毁损伤肢体,据不完全统计,存活的几率仅有百分之三十到四十,余下均转归到了截肢术。”
“因此,这样的统计结果其实并无统计学意义。”
“相对简单的毁损伤,其实应该归纳进碾压伤类别,单纯的毁损伤,保守估计,暂不到百分之十的保肢几率。”
“更多的地级市医院和三甲医院,遇到了毁损伤的治疗优选就是一期截肢,减少患者的手术次数以及经济负担……”
“先考虑活着,的确是往前进展的第一步,我听说,手外科有一些患者,会选择二期缝合神经,根据功能的残缺,进一步地优化神经转位、神经移植等术式?”
袁威宏对手外科并非完全一窍不通,可若是要玩到各个亚专科领域的高端治疗,认知其实相对空白。
这就好比同为程序员,但其实每个程序员的相对擅长各有不同,绝不能一概而论。
“那我先出去和患者家属谈一下,之前我和他们讨论的只有保肢和截肢术两种选项。”方子业点头,撤步并往后退。
一开始方子业并不知道刘煌龙教授百分百上台,当然不可能给患者家属过高期待,到时候预先期待高于最后的手术结果,方子业必然一身麻烦。
现在刘煌龙教授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这种理解是创伤外科的顶级教授都空缺的知识豁口,提了出来建议,方子业只能再去与家属谈话。
知情同意,最基本的医疗原则之一,再如何脑门子发热,在非紧急避险的情况下,都得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