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青野自然不知道,这些战船乃是姜国为了换回被康棣围困在桑林城的耿浣衣而付出的代价。
古思阔亲自上阵指挥,血战姜军大胜之后,姜国迫不得已从枢国撤军。而在朔州的桑林城,耿浣衣接到单媖战死的消息,已知姜国攻占北枢的计划完全失败。
他本想也率部强行突围出城,然后冲击西泰关,返回姜国,但康棣哪里容得他来得容易去得也容易,将桑林城围得死死的,耿浣衣冲了几次,都无法突围,竟是被围
死在城中。
姜修已经损失了单媖,当然不肯再折了耿浣衣,立即改变态度,与罗启求和。
罗启更是利索,不要别的,只要姜国三百条战船,便放了耿浣衣及其大军。
这是罗启在赢得了胜利后早就准备好的交换条件,要得少了,会给姜国反咬的机会;要得多了,别说姜修同意不同意,只怕耿浣衣会为了姜国而干脆与康棣同归于尽,不划算。
姜国与枢国这一战,战船被何求和钟耿毁去至少几百条,再拿出三百条来虽肉痛,却也不至于拿不出来,为了赎回他们的大将军耿浣衣,姜修咬牙忍痛,同意了罗启的条件,双方十分迅速地交割了战船和战俘,罗启这才有战船能对南枢发起速攻——在南枢猝不及防之下!
罗启年纪虽然不大,但城府却深。他当年用南方换得郑统大军反水、共同对付孟定衡时,就已经知道郑统的狼子野心,但他一直隐忍没有表露出来。
五年后他已准备好讨伐郑统,命令郑统以当年吕青原诬陷鬼骑辅助吕青野杀害吕逸为理由突袭吕国,实则是为了消耗郑统的军队实力。
郑统果然便去攻击吕国,但因当年梅兮颜命令北山越和柳朔雁烧了孟定衡的所有战船,郑统称那些战船也有郑统的份儿,因此郑家没有战船出战。
为了确认孟家是否还有造船场,梅兮颜当年花费了相当大的功夫,北山越和柳朔雁更是在海上折腾了将近半年之久而一无所获,罗启对于郑统的说辞倒是深信不疑。
既然要消耗郑统的战力,北枢必然要做做样子,而且罗启认为战船在北枢将士手中,即便出征到吕国,也不过就是吓唬吓唬吕军,便同意调动
北枢的战船。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吕青原为了巩固自己的王位,亲自出征,对付的便是他的战船,最后,更被姜国伏击,一败涂地。
此时,罗启才发现自己上了郑统的当。他一心想着要除掉郑统,而郑统也时刻想着除掉他,只是他是想耗尽郑统的资源再打败他,而郑统却直接与姜国勾结,交叉攻击他们的敌人。
只有一点没有令罗启惊讶——梅兮颜和吕青野双双出山,直接来抢南枢和吕国。果然,他当初对梅兮颜的戒备是对的,这个女人从始至终都不是个安分的角色,不除去她,他的王位便绝不会稳固!
郑统五年前算无遗策,甚至去年开战时也一直算计着梅兮颜和鬼骑,使得鬼骑在刺杀郑统一事上铩羽而归,但最后,到底还是敌不过梅兮颜早年布置在南枢之上的各个暗桩,竟然狼狈地退到了吕国的国土之上。
即便如此,从战报上,他被梅兮颜追得四处乱窜,又有吕队夹击,俨然已是秋后的蚂蚱。
虽然梅兮颜对南枢的贡献只有五年前首先救援水灾灾民和“战死”碧水原,但罗启却不得不承认,梅兮颜对南枢的影响着实巨大,她振臂一呼,南枢竟然全体响应。
这种情况下,罗启不得不发动速战,趁着赵争希还没有臣服吕青原之前、趁着吕青野还没有战船和强大的器械来拦截自己的水军之前,抢滩登陆南枢土地!
四月初二,何求率领一百五十条战船和十万从北枢各地调来的将士,开赴刈水南岸。
然而,就在距离南岸越来越近,雾气渐散之时,何求赫然发现,刈水南岸上竟然也停着数百条战船,守株待兔一般,等着他们上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