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各自坐下,田嬷嬷派大丫头送来了槐花糕。素妍也让他们尝了。
唐六不敢瞧看素妍。他从未见过这样的女子。大方得体,温婉如水,真真应了那句“美人如花隔云端”。就连她说话时都是这样的好听。
素妍道:“传家,与我说说晋阳的人和事。”
传家沉吟片刻,传良笑道:“小姑姑最是个性子温和的,你告诉她,她也爱听外面的事。”
传家一身书生气,中规中矩地坐在一边,讲起了晋阳的事来。
“晋阳早年有六大世族,虞、唐、尚、章、孔、曾,如今只剩孔、曾、唐三家还余有昔日风光,我们西岭江氏一族也算是新五大世族之一。新的五大族是:江、孔、曾、高、唐。”
素妍微微颔首,“这高家,可是静王侧妃孟氏的舅族?”
孟妃,闺名桑青,是江书鹏的元配妻子孟桑榆的堂姐。没想到,兜转之间,与江家扯上一些关系。
“正是。孟妃在十五年前便已失宠了。带了静王庶长子回晋阳独住,打理着晋阳静王府内宅。我们族里老祖宗那房的传字辈长孙女嫁给了静王府的庶长子晋阳候为妾侍。”
传家说的老祖宗,便是尧字辈的二叔公,因着族里的晚辈多,有的辈份隔了好几代,便被传字辈及以下辈份的唤作“老祖宗”。
素妍问道:“曾、孔两家如何?”
传家想了片刻,搁下茶盏,“曾家之所以还是五大世族之一,一则因为门风严谨,二则门中的弟子倒也争气,并不是纨绔。庶长子承家,虽未入仕,却是晋地皇商,经营晋地的官盐生意。虽历经百年,却能长盛不衰。”
素妍点了点头,“但凡一族兴旺,靠的不是一人、两人,而数代人的努力。老候爷正在编修《西岭江氏祖训》,你亦是江氏子孙,得了空,寻了族中有才华的人来拜见老候爷,与老候爷多说说话。一族兴,需要数代人的努力。一族败,却可以一夕之间。老候爷难得回乡,你们多与他请教,会有所受益。”
传家抱拳答道:“谢姑姑指点。”
素妍笑容淡淡。
传家继续道:“孔家相传是三国孔融的后人,家风比曾家还要严谨。先帝时,族里就出了好几位进士,族中子弟多有饱读诗书之辈。到了如今,在江南、福建为三品大员的便有两个。”
素妍听着,灵动的眸子闪着智慧的光芒。“曾家虽看似荣华,只怕已经是只空壳。一个家族是否真的兴盛,看的近二十年出了什么人才,下一个二十年又能否有新人拔尖,要是后继无人,便是败亡之兆。”
她的言辞犀厉,丝毫不似寻常女子能说出的话。
唐六微微一愣,这才小心地打量地素妍,却见她浑身闪烁着一种自信的光芒。
素妍喝了两口茶,问:“西岭江氏族里,可有真才实学的后生?”
传良接过话,笑道:“姑姑,传家算得一个。”
素妍微微一笑,“传家,为姑姑做件事如何?”
“姑姑请讲!”
“你传话给出去,让读书的后生每人写一篇文章,这题目么。就定为《论家族兴亡》,头名赏纹银三百两,第二名赏纹银百两,第三名纹银五十两。告诉他们,不许找人代笔,回头老候爷是要考究的,要是发现有人作弊,罚他不能去皇城读书。”
传家一脸疑色,颇不敢相信。
传良伸手轻拍着他的后背,“姑姑的话,便是我祖父的话,她吩咐你这么做,许是与祖父说好的。你只管让他们写。写好了就能得赏红。姑姑。若是我写了。可能算数?”
“算数,只要你写好了,自然算数。”
张昌兴问:“小姨。那我呢?”
“也算数!”她吐了口气,如果张昌兴算数,那不如都算数,“这样罢,不拘是谁,只要能得前三名,都能被老候爷推荐入皇城书院念书。只要是晋阳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都可参加。”
传家问:“几日为限?”
素妍比划了三根指头。
传良笑道:“这还不容易,直接写张告示,贴到晋阳墙头去。”
素妍道:“你们几个的文章,得明日中午前交到老候爷处。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