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这秀才们,每年也都不敢怠慢学习的。
柳文升也必须每年都要参加岁试,不会因为乡试在前就省略这一关。
他从县试开考之后,不管府试院试,还是每年的岁试,年年都是第一名。
今年,柳文升依然信心满满的。
*
相比于柳文升的镇定自信,还有一个人,每年这时候,都会忐忑不安。
此人便是张庭丰。
张庭丰本就家庭贫困,他是无比渴望得到廪生身份的,这样对自己的家庭,也算减轻了负担。
可是他每次岁试,都差那么一点,得不到这廪生身份。
今年他也和柳文升一样,要参加八月份的乡试。
他知道,他是中不了举的。
他比柳文升大两岁,可是却比柳文升晚得到秀才功名。
每年岁试,他的成绩也远远不如柳文升的好。
他今年参加乡试,也是混个经验。
在一次午休时,张庭丰还是找到了柳文升。
柳文升,赵亮,张庭丰,三人如同之前在百川书院时一样,再次聚到了一起。
“文升,你乡试准备的怎么样了?”
张庭丰开口便直接问了柳文升。
柳文升只能谦虚道:
“没怎么准备。停了两年多没进书院,这次乡试,心里一点把握都没有。”
柳文升心里就算是再有把握,可是在考中之前,他也不敢说大话。
考试这种事,除了实力,也需要看运气的。
张庭丰却当了真。
他觉得柳文升学问再好,也确实有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在书院待过了。
这乡试本就是难如登天,柳文升也许真的就考不上呢。
张庭丰心里有点轻松,便象征性地安慰道:
“你还小,就算考不上,也没关系。以后机会还多的是。”
柳文升只是笑笑,点头应是。
赵亮却不同意张庭丰的话。
他替柳文升抱不平道:
“庭丰,别听文升瞎说。人家那是谦虚,你还当真了。
他要是考不上,这整个安阳县城,也都不会有人能考中了。”
赵亮虽然不知道柳文升水平能达到什么级别了,但是从柳文升对考试的熟悉来看,中举还是不难的,只是名次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