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易中天中华史顺序 > 第9部分(第3页)

第9部分(第3页)

投降在李光弼的意料之中。头天晚上他离开时,就曾交代领兵的牙将:明天,史思明手下定有一员猛将来袭。如果来了,你们不要出战。如果投降,带他来见我。

没想到,李日越还真的降了。

更没想到的是,史思明的另一员猛将也来投降。

于是大家说:请问元帅,这是怎么回事?

李光弼说:人之常情罢了。史思明听说我在城外,一定会派人来。李日越抓不到我,一定不敢回去。另外那员猛将听说他在我这里受到款待和重用,当然要跟着投降。'63'

这可真是用兵如神。

也难怪,郭子仪受命之日,就推荐了李光弼。

实际上,洛阳沦陷以后,唐玄宗之所以还能在长安苟延残喘半年,原因之一就在郭子仪和李光弼。尤其是当年五月二十九日的嘉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会战,两人携手并肩大破叛军,斩首四万,史思明披头散发光着双脚狼狈不堪夺路而逃,河北沦陷各郡纷纷起义归顺大唐。'64'

不难想象,这时,如果唐玄宗不听杨国忠的怂恿,而是接受三位大将的建议,让哥舒翰坚守潼关,派郭子仪和李光弼进攻范阳,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

遗憾呀,遗憾!

现在,皇帝变成了肃宗,不会出问题了吧?

不,继续遗憾,因为没听李泌的。

李泌也是神奇人物,据说七岁时就被玄宗赏识。当时皇帝正在下围棋,宰相张说拿起一粒棋子说: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应声而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得意。呵呵,更高明!

也就在这时,还是忠王的肃宗跟李泌成了朋友。册封皇太子以后,更是尊李泌为先生。他们在东宫度过了不寻常的岁月,对于李林甫的打压都有切肤之痛。但是,当已经登基为帝的肃宗要将李林甫挫骨扬灰时,李泌却不同意。

皇帝问:过去的事,先生难道忘了?

李泌说:当然没有,但是太上皇还在成都。太上皇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如果听说陛下在翻旧账,不知道心里面会怎么想。那时,只怕陛下富有四海而不能奉养。

肃宗大惊失色。他抱着李泌的脖子哭道:朕错了,朕考虑不周。如果不是先生,差点不能成为孝子。但,朕之大孝至德,莫过于收复两京,削平四海,解万民于倒悬,迎父皇回长安。那么,依先生之见,逆贼何日可平?

李泌答:两年。

肃宗问:为什么?

李泌说:贼心如此。臣早就发现,逆贼但有斩获,总是全部运回范阳。这就是苟且之贼,岂能拥有中国?可见不足为虑。但,王者之师,讲究的是“务万全,图久安,使无后害”。这就不能急功近利,必须稳扎稳打,谋定而后动。

具体的设想倒也简单:由李光弼、郭子仪和皇帝自己各率一军,从河北、河东和扶风交替出击,让敌人疲劳奔命于千里,不战而溃。待来年开春,便命西北各军与李光弼联手直取范阳,覆其巢穴。逆贼退无所归,留不心安,势必人心惶惶斗志全无。届时,我军四面围歼,可以灭此朝食。

显然,这是斩草除根一劳永逸的方案,肃宗却在同意之后又反悔。原因也很简单:他太想收复长安和洛阳,根本等不到两年之后,也不认为范阳有多重要。'65'

◎安史之乱大事年表

公元 年号 月份 事件

755 天宝十四载 十一月 安禄山反于范阳

十二月 洛阳沦陷,封常清、高仙芝被杀

756 至德元载 正月 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六月 潼关失守,哥舒翰投降

唐玄宗出逃,马嵬坡事变

太子李亨与玄宗分手

安禄山军进入长安

七月 李亨在灵武即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