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多给工人们上课培训。
他深知,只有将先进技术真正传授给广大工人。
才能让根据地的工业发展获得持久动力。
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下,红山根据地的工业实力必将迎来新的飞跃。
在红山根据地独特的培养模式下,工人们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显着提升。
这里形成了从星级专家到普通工人自上而下的学习热潮。
识字率和专业技能水平之高,放眼40年代的全球工业界都堪称翘楚。
这种重视人才培养的发展理念。
使得根据地的工厂在产量、质量和管理水平上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高度。
可以预见,待全国解放之日。
这批经过严格训练的技术工人就像种子一般撒向全国各地。
必将大大加速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
与此同时,战地记者程如诗正在人和县城的街道上进行实地采访。
她手持相机,捕捉着新解放区百姓生活的点点滴滴。
由于先前与林枫同行,再加上她出众的气质。
沿途百姓都对她报以友善的微笑,有的甚至主动上前打招呼。
程如诗深入采访了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收集了大量鲜活的一手素材。
采访结果完全印证了她的预判——这里的百姓对八路军充满感激之情。
"我回去就会将这次解放人和县城的辉煌战果刊登在报纸上,"
程如诗对采访对象们郑重承诺。
回到总部后,程如诗立即投入了紧张的撰稿工作。
与以往不同,这次她没有过多着墨特战旅过往的战绩。
而是将全部笔力聚焦在收复人和县这一场经典战役上。
凭借着详实的采访素材。
程如诗将这场战役描绘得栩栩如生。
特战旅如何以雷霆之势碾压日伪守军。
如何在短短五小时内解放县城,每一个战术细节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读者仿佛能透过文字,亲眼目睹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姿。
文章后半部分,她笔锋一转。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解放后百姓生活的变化,以及他们对子弟兵发自内心的拥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