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冲突?那依你说,我和你叔叔家的颂歌小姐,可存有利益冲突?”甘润雅手上的动作一顿,似笑非笑的抬起头:“你知道我为何这般清楚你叔叔家园子里的菊花开得好?”
“虽然说这两年走动得少了,可在之前,我可月月都是你叔叔家的座上宾呢!”润雅不等芷娘回答,又自顾自的冷笑道:“可是那又如何?那时候不也是想着没有利益冲突,是好姐妹,但是在最后躲在你身后捅刀子推你下陷阱泥坑的,可不就是昔日的好姐妹吗?”作者有话要说:关于过年期间的更新说明:
嗷,扇子明天就要滚回家了。好在有本本和无线网卡,不至于长时间断更。扇子尽量保证日更,但要是实在有事忙不过来,还请亲们理解一下,过年虽然没什么大的事情,但是走亲戚啊什么的是少不了的~囧(其实这货就是想偷懒……)
好吧,我承认括弧里的话才是亮点。扇子的提前新年祝福:
算一算,离年越来越近了。扇子提前祝福大家新年快乐,工作学习累了一年了,难得有机会大家就好好休息放松放松吧。
吃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美美的睡上几觉,和自己喜欢的朋友沟通交流一下感情等等等,有好多事情都可以去做的。
这样难得的好日子,就不要去纠结那些过去的不愉快的事情,不要去为了某个人某件事情太在意,过去的已经随着日历的换掉彻底的过去了,好好的换一个心情,2012让一切重新开始吧!
嗷嗷~最主要的是,2012新的一年,大家也不要抛弃扇子而去啊……咩~
第三十三章 陈年旧怨(二)
“若说我这样对你真是一点私心没有;那倒真是作假了。量妹妹你,也是不会信的。”润雅看着花圃旁的半垄翠竹,惨然一笑:“那些陈谷子乱麻的事情;再多说也没什么意思。你父亲与我家有恩;固然是我对你施与援手的首要原因;但我也想着;能借你去压一压颂歌,也让她尝尝我的昔日之辱!”
对于过去,润雅却并不愿意多说。只是言语间透出的恨意,却也让芷娘暗暗咋舌。印象里几次,润雅在外处都是待人极其疏离淡漠的,现在看来,八成是以前的这些旧事所致。
其实就算润雅不提,昔日发生了什么也不难猜测。
族中各房之间的相互倾轧早就不是什么稀奇事儿,长房的甘恒耀是族长,族中诸人再有不满,也不会有胆子去针对他的儿女家人,那么同为长房的甘恒越一家,便自然而然的成了甘恒耀一家的替罪羊。
特别是在甘恒越去世之后的那段时间,连他的亲兄长甘恒耀都能为了家产欺辱她们,那族中其他人的做法,也就可想而知了。
“依芷娘如今在族中的身份地位,姐姐就不怕看错了人?”话既然已经说开了,若在藏着掖着只会显得矫情。
“自在我大伯房外看到院中罚跪的你,我便知道你绝对不会让我失望。”润雅打量了芷娘一番,笃定的一笑,随后却又似想起过往一般,有些怅然若失的低喃道:“你年纪比我当年还小,却能忍得这般屈辱,而我……终究是没忍得啊!”
“你若是想夺回属于你的家产,靠你哥哥功成名就自是可行。但是依着眼前的局势来瞧,你叔叔未必就肯给你这些时间。只怕还没等你哥哥学成归来,家中产业就已易主了。”润雅复又握了芷娘的手,认真的说道:“你的家产能不能归还,说到底其实也就是如今族长的一念之间。咱们女儿家没有本事去和族长理论周旋,但是退而求其次,为兄长争取一些时间的办法,还是能寻得到的。”
“老祖宗那里,我虽是有心想帮你,却奈何言轻说不上话,至于妹妹你能不能说上话,其实也只在一念之间。”润雅微微一笑,目光如水一般轻柔绵长,仿佛一张交织的网,层层密密的将芷娘笼在其中,脱身不得。
润雅戳中的,是芷娘的死穴。
即使她家中突遭不幸,比不得以前的风光体面,但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其父在世时的经营,虽短时淡了那些联系,但只要哥哥得了功名,再捡起来也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这一切的完成,都需要时间。
芷娘也知道,虽然她现在的处境,看起来是和当年润雅家中的遭遇类似,都是父亲早亡,家中家产被族亲惦记。但实则却要比润雅那时候凶险艰难得多。
润雅的伯父甘恒耀虽然贪婪,但碍于族长的身份,却不敢太过放肆相逼,这才给了她们家喘息缓和的机会,得以在日后一鸣惊人,重拾昔日的荣耀。
芷娘的叔叔甘恒宁虽然也好面子,但是相比较甘恒耀,需要顾虑的东西却要少得多。再加上她叔叔心急手狠,如今暗地里又和舅舅南梁王纠葛不清,定然是不会给她们家时间缓和喘息的。若不将那些本属于她们的家产收入囊中,只怕是不会停手的。
从族长对她们家的态度来看,倒还是有几分松动可寻的。
至少他和叔叔的关系,也不是铁板一块!
“外头怪冷的,咱们看了这会子花也差不多该回去了。”见该说的话已说得差不多,润雅抬头看了一眼天色,抬手扶了芷娘:“若是再晚些,只怕房里的母亲要担心了。”
“说起担心,刚刚那会儿只听姐姐说旭连哥哥回来了,为着公事儿操心发愁,到不知是为何事呢?”芷娘顺着润雅的意思,一起往回处走,又想到刚刚两人见面时未说完的话,便随口问了一句。
“还不是为了品兰大会的事儿?哥哥得了消息,说是南梁王手下的人捷足先登,在榕城的林家寻了一盆品相极佳的兰花,比起上一次品兰大会的魁首,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润雅步子一顿,面有愁色:“只怕这次的品兰大会,又是南梁王府一枝独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