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侯亮平被诬陷了多少集 > 第518章 瞬间再次点燃了人群的情绪(第1页)

第518章 瞬间再次点燃了人群的情绪(第1页)

另一个中年妇女挤上前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们家就靠着那点补偿款给孩子凑大学学费啊!现在这么一搞,孩子的书还念不念了?我们去找开发商,他们就拿这份盖了你们局里公章的公告堵我们的嘴,说一切以政府文件为准,之前的口头承诺都不算数!我们现在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郑建国的大脑飞速运转。他捏着那份冰冷的、盖着公章的公告,另一只手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那张同样冰冷的、克扣工资的通告。两张纸,一个克扣的是他们现在的辛劳所得,一个吞噬的是他们未来的生活希望。

他的心里泛起一阵彻骨的寒意。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补偿标准争议了,这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利用信息不对等、虚假承诺来诱导拆迁户签订协议的巨大骗局!工人们觉得是政府的公告坑了他们,

那个叫小张的年轻人,血气方刚的脸上写满了怀疑,他一把拦住了正要跟着郑建国往里走的老李,声音因为激动而再次提高:“郑警官,您这话说的轻巧!

什么信访办、规划局,我们都去过了!他们就拿这份文件跟我们打官腔,车轱辘话来回说!最后还不是让我们回来找开发商?”

他用力挥舞着手臂,仿佛要将心中的憋屈全都挥洒出来:“现在开发商就躲在你们这份公告后面当缩头乌龟!

我们老百姓就认一个理,这红头文件是你们发的,这公章是你们盖的!你们说一万二,他们就敢给一万二!要是你们发的是一万八,他们敢少给一分吗?”

这番话像一粒火星,瞬间再次点燃了人群的情绪。

“就是!别想把我们当皮球踢!”

“官商勾结,沆瀣一气!没一个好东西!”

“今天你们不给个说法,我们哪儿也不去!”

郑建国试图解释,他向前一步,尽量让自己的声音穿透嘈杂的人声:“各位乡亲,请听我说。这份公告的发布,是有严格程序的。我们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及开发商‘宏远集团’提交上来的、经过审核的合规材料进行公示的。这只是一个政策性的框架,具体的补偿细节,比如当初开发商口头承诺的额外补贴、奖励条款,确实需要你们依据签订的合同,和他们进一步协商解决。”

他的解释条理清晰,合乎规定,但在这些已经被“口头承诺”狠狠伤害过一次的工人们听来,却无异于最苍白无力的辩解和推诿。

“协商?怎么协商?”老李也回过神来,脸上刚浮现的希望被浓浓的失望所取代,他苦涩地摇着头,“他们现在连见都不见我们了!打电话不接,去公司就让保安把我们轰出来!手里就拿着你们这份公告,说我们再闹就是‘妨碍公务’!”

工人们根本听不进去任何解释,他们此刻就像一群溺水的人,死死地抓着“政府公告”这根看得见、摸得着的稻草,认定这就是所有问题的根源。他们认准了,这就是官府和开发商早已串通好的戏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最终目的就是合起伙来欺负他们这些无权无势的老百姓。

场面一时陷入了僵持。

郑建国的办公室在六楼,往日里只需两分钟就能从大门走到电梯口。可这会儿,他被死死地堵在一楼大厅中央,周围是工人们一双双充满血丝、交织着愤怒与绝望的眼睛。他感觉自己像是身处一个旋涡的中心,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身后是象征着秩序与威严的办公大楼,身前是代表着民生疾苦的弱势群体,两股力量的冲撞点,恰好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周围上班的同事们也都注意到了这边的骚动,纷纷从各自的办公室探出头来。大厅里,准备外出的、刚刚回来的同事们都停下了脚步,远远地看着,小声议论着。

负责后勤的老王是个热心肠,看郑建国被围困,急得直搓手。他拨开人群,试图上前帮忙:“哎哎哎,大家有话好好说,别围着郑队啊,他才刚来,好多情况还不了解……”

另一个刚从外面办案回来的年轻警员小刘,更是看不惯这种“围攻”警察的场面,他皱着眉头,伸手就想去拉扯小张的胳膊:“你这小伙子怎么说话呢?有事说事,别动手动脚的!”

“都别动!”郑建国低喝一声,声音不大,却让正准备上前的同事们都停住了动作。他用一个严厉的眼神制止了他们。

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此刻任何带有官方色彩的强硬介入,都只会像火上浇油,彻底激化矛盾。

“各位乡亲,大家的心情我理解。”他的声音放缓了,不再是刚才解释政策时的公事公办,而是带着一种拉家常般的沉稳,“一楼大厅人来人往,不是个说话的地方。你们今天来,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站在这里生闷气,对不对?”

人群的聒噪稍稍停歇,几个人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这样吧,”郑建国提议道,“你们选几个代表,跟我到楼上会议室。咱们坐下来,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给我说清楚。你们带的材料,我也需要仔细看看。在这里堵着,问题解决不了,还影响其他群众办事。”

他指了指身后的办公楼,语气恳切:“给我一个小时,也给你们自己一个机会,让我们坐下来,把问题掰开揉碎了谈,行不行?”

这番话合情合理,既给了他们台阶下,也表达了解决问题的诚意。老李和小张对视了一眼,眼神里还在犹豫。周围的工人们也开始小声商量起来。

郑建国没有催促,只是静静地站着,他知道信任的建立需要时间。

终于,老李一跺脚,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好!郑警官,我们信你这一次!小张,还有你,王嫂,咱们三个,跟郑警官上去!”

人群像被劈开的潮水,让出一条通路。郑建国对他们点了点头,转身时,又对周围一脸关切的同事们递去一个“放心”的眼神,然后领着老李三人,穿过大厅,走向电梯。

会议室里窗明几净,长条形的会议桌被擦拭得一尘不染,能映出人影。墙上挂着“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烫金大字,显得庄重而肃穆。这种环境让常年与钢筋水泥打交道的老李三人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们拘谨地坐在椅子上,双手放在膝盖上,背挺得笔直,仿佛在接受审讯。

郑建国没有先坐下,而是径直走到墙角的饮水机旁,拿出几个一次性纸杯,“咕咚咕咚”地接了热水。清脆的流水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回响,奇异地缓和了凝重的气氛。

“喝口水,暖暖身子,慢慢说。”他将冒着袅袅白汽的纸杯一一放到三人面前。杯子很烫,老李黝黑粗糙的手捧着它,指尖被烫得微微一缩,但那股暖意却仿佛顺着掌心,一点点渗透进了冰冷僵硬的身体里。

郑建国这才在他们对面坐下,没有急着开口盘问,而是先拿起小张递过来的那份公告复印件。他将那张被众人手心的汗水浸润过、又被愤怒攥紧而布满褶皱的纸,在桌面上一点点小心地铺平、压实。这个耐心而细致的动作,让小张眼中戒备的寒光也融化了几分。

“好了,现在可以说了。”郑建国拿起笔和笔记本,目光温和地看着他们,“从头说起,越详细越好。特别是开发商当初是怎么跟你们谈的,谁来谈的,都许诺了什么,你们手里有没有留下什么证据。”

老李捧着水杯,抿了一口滚烫的热水,喉咙里那股憋了许久的火气仿佛被压下去了一些。他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述。

“那还是去年开春的时候,‘宏远集团’的人就进了我们那片棚户区……”

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细节。急性子的小张负责激动地陈述,描绘着开发商代表当时如何唾沫横飞地描绘美好蓝图;心思更细的中年王嫂,则补充着一些被遗漏的细节,比如当时来的人姓什么,开的什么车;而老李,则用他那沉缓而沙哑的声音,为整个事件做出总结,串联起前因后果。

郑建国耐心地听着,手里的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他没有打断他们任何一次情绪的宣泄,也没有质疑他们任何一句看似不合逻辑的咒骂。他像一个最专注的学生,在本子上记下“宏远集团项目部经理,自称姓刘”、“承诺‘一户一车位’”、“口头保证三年内通地铁”这些关键信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