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杨过以“神雕大侠”
之名横行江湖以来,南宋朝廷的奏折便如雪片般飞向临安皇城。
“无法无天!
目无王法!”
朝堂之上,御史大夫赵汝愚气得胡须直颤,手中奏本重重拍在案几上,墨汁溅污了绣着仙鹤的官袍。
他咬牙切齿地念出最新一份密报:
“七日前,两浙转运使郑清之暴毙府衙,尸首旁刻‘通敌卖国者诛’六字;半月前,枢密院编修官史弥远之子史嵩之,被一剑穿心钉在自家祠堂匾额上,剑穗挂着一枚雕羽……”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谁都知道,那雕羽是神雕大侠的标记——杨过杀官,竟连遮掩都懒得遮掩!
杨过以“神雕大侠”
之名所杀的官员,皆非无辜之辈,而是祸国殃民的奸佞之徒:
郑清之:两浙转运使,表面清廉,实则暗中将漕粮贩与蒙古,导致襄阳守军断粮三日,将士饿得连弓都拉不开。
蒙古军趁机攻城,若非郭靖死守,襄阳早已陷落。
史嵩之:枢密院编修官史弥远之子,勾结金国残部,出卖长江布防图,致使蒙古水师连破三处水寨,数千水军葬身鱼腹。
事后,史嵩之还以“军情误报”
搪塞朝廷,仅罚俸了事。
贾似道党羽:以“筹措军费”
为名,克扣边防将士冬衣银两,中饱私囊。
隆冬时节,戍边士兵冻死百余人,尸体僵立如雕塑,手中仍紧握长矛。
杨过每杀一人,必留罪证于尸旁——或账簿、或密信,甚至逼得奸佞临死画押认罪。
江湖传言:“神雕侠杀人,连阎王都懒得审。”
刑部尚书程珌在朝堂上摔碎茶盏,厉声喝道:“杨过此举,是将《宋刑统》踩在脚下!”
宋朝律法对杀人罪极为严苛,《宋刑统》明确规定:“诸故杀伤人者,罪无首从,皆斩。”
即便杀的是奸臣,也需由朝廷三司会审定罪。
而杨过直接以江湖手段处决官员,等于宣告:“朝廷无能,我来执法。”
更让朝廷难堪的是——
证据确凿:杨过公布的罪证,连御史台都不得不承认“查无虚言”
。
民愤滔天:百姓在临安街头放爆竹庆祝,茶馆说书人将神雕侠事迹编成段子,连孩童都传唱:“奸臣头颅落,侠义比天高。”
宋理宗曾密令三路兵马围剿天武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