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药童到了老者面前深行一礼,把药方给要老者手中,低声耳语了几句,指了指药方,老者放下茶具拿着药方看了又看,猛的跳起来,不知说了句什么,药童忙引老者向莫邪走来。
老者走近莫邪上下打亮着,抱拳道,“客官,此药方可是你的”?
“老先生,药方是我的”,莫邪还礼道。
“哦,不知药方从何而来,客官可否相告”?老者一脸兴奋的问道。
“让,老先生见笑了,此药方是本人自己写的”
“是你写的”?老者大惊。连忙躬腰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客官,不知可否到三楼一座,客官的药方大有研究之处”。
莫邪皱了皱眉头,心想“难道自己的方子出现什么问题?莫邪心中没了底,这个方子是莫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研究出来的,对于药方中药材是否会出现药性相克的问题,莫邪还真的把握不好,老者可能看出来了,“也好,就此机会,也能请前辈帮自己斟酌斟酌”。
“老先生请”莫邪向前走去。
“于化,去把王药圣和赵医姑请来,说有好方子研究”,莫邪听老管事这样说,大吃一惊,“药圣”这么说此楼有药界高手在此,这些年莫邪见过太多的医师,对“药圣”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不是没听说过,而是在这上丘国能称得上药圣的人太少了,不过寥寥数人。
莫邪激动的走上三楼,三楼的人并不多,大厅内显得空荡了些。老者边走边自我引荐,“客官,小老儿叫张旬,是这里的药材总监,不知道兄弟大名”?
“弟子吴语,只是一位江湖郎中”,莫邪谦逊的说道。
“吴郎中请坐,没想到呀,这么好药方能出自一位江湖郎中之手,真难得呀,我敢断定吴郎中的医术不在师者之下”。
正说道,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头和一位白发如雪的老婆婆从四楼下来,“张师侄,有何事找我二人”?
张旬忙上前行礼,“两位师叔,这里有一个药方请过目”,说着,并未引荐莫邪,反而将方子送到一位鹤发童颜的老头手中,老头眯着眼睛看着药方,眼睛越看越大,不停的点了点头,转手将药方交给老婆婆,摸着胡子,不知道在想什么。
老婆婆看了看,时而点头,又时而摇头,然后放下药方,“旬儿,此药方从何而来”?
张旬拉了一下莫邪,“两位师叔,此药方就出自这位吴郎中之手”。
“哦”?两位老者的目光都集中到莫邪身上,上上下下的打量个不停,最后盯着莫邪的脸,眉头皱了皱。
“吴郎中年纪轻轻,在医道上就有如成就,真是难得呀,不知吴郎中师出何门”?
莫邪心中明白,这两位应该就是张药监说的王药圣和赵医姑两位前辈,如此高人能看出自己用了移容术,并不奇怪,于是站起身来行了一礼,“两位前辈在下师出天湖山天湖庵静心师太,不幸的是我只学了半年,就因事离开师尊,一直在江湖中游荡”。
“哦,是静心师太的弟子,这就不奇怪了”,两人嘴上这么说,心中却打了个寒战。
莫邪也吃了一惊,没想到静心师太的医术在医界如此出名,两位前辈都能认可,可见静心师太的医术可为圣者。
“哦,不知吴郎中何时下的山”?赵医姑又问道。
“一年以前”,莫邪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两人关心的不是自己的药方而是静心师太。
两人对看了一眼,“吴郎中,你的药方可是治断筋之伤”?王医圣问道。
莫邪大惊,好眼力,医圣就是医圣,只从药方的用药就分析出医治何病,忙说道:“前辈医道高明,只是不知药方可有问题”?莫邪巧妙的让开了王医圣的问题。
王医圣摸着白色的胡子,又看了看方子,“吴郎中,你这方子奇就奇在木离草、接心藤、铁树根几味药材上,从此药方的效果看必能达到药到伤愈的效果,但是如果想让伤者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还少一味奇药,如果没有这味奇药伤者就是好了,也是一生残废”。
“哦,请前辈指点迷津”!莫邪大喜,没想到自己的方子真少一味药,真要是加上这一味药能达到接筋生经的效果,自己的药方就太神奇了。
“吴郎中,可知‘青明草’”。
“‘青明草’,再下好像听说过”!莫邪的心猛的跳了两下,装做冥思苦想的样子。一杯茶的时间后,莫邪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
王圣药笑了笑,看来小家伙的见识还是太少了,“这‘清明草’是产自玉剑山的一种奇药,有生肌、接筋、养血的功效,此药神奇之处就在于生肌接筋,如果你能加上此药,这药效可就大的神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