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不愿北上,却必须北上,与这风雪交加的情形,何其相衬。
〔宋〕韩琦
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译文:迎春花纤弱细长的绿色枝条覆盖在栏杆上,嫩黄色的花朵顶风冒雪,凌寒开放,不怕自己的鲜艳色泽被损伤。它并不因自己能早早迎接春天的到来而感到自满,它知道百花千卉共同开放散发芬芳才是春天。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
直为斩楼兰。
译文: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唐〕元稹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译文:京城的寒冬已经过去,快到寒食节了,而骆谷已是春深时节却没有一点春的气象。
抬头只见山顶的白云只有车盖大小,更让人心惊的是山脚下的积雪就像粉尘一样。
冰雪把千峰石柱装扮成了千株玉笋,又把万株松萝装扮成了万朵银白色的花朵。
山上的飞鸟都栖息在树上,猿猴也一动不动,只有我骑着一匹青骢马独自走在出使东川的路上。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南秦地区的雪景,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诗中使用了对比手法,将帝都的寒冷与南秦的春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南秦地区春天的延迟和特殊性。岭头的云和岩下的雪花形成了景物的层次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诗人通过描写千峰上的笋石和万树上的松萝,以及停滞的飞鸟和猿猴,进一步突出了南秦地区雪景的美丽和独特。最后,御史骑着青骢马上南秦,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权力与自然的对比,以及作者对官员行走在自然之间的景象的观察。整首诗以短小精炼的语言描绘了南秦地区特殊的雪景,通过对比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观察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寄托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唐代士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唐〕薛涛
玉垒山前风雪夜,锦官城外别离魂。信陵公子如相问,长向夷门感旧恩。
译文:在玉垒山前的风雪夜晚,在锦官城外,我们分别的心灵。信陵公子若问起,我将长久怀念我们在夷门的旧情。
诗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离别的场景,诗人用风雪夜晚、别离魂等形象描写离别的凄凉和伤感。诗人还表达了对旧情的思念和怀念之情,即使在将来的日子里,他也会一直怀念信陵公子与他在夷门的往事。
赏析:《送卢员外》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和对旧情的怀念的诗。诗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如风雪夜、别离魂等,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中的凄凉和伤感。诗人通过与信陵公子的相问,表达了对旧情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张孝祥
雪月最相宜,梅雪都清绝。去岁江南见雪时,月底梅花发。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冷艳孤光照眼明,只欠些儿雪。
译文:雪花和明月最相宜,白梅与雪花都清雅至极。去年在江南看雪时,月下的梅树也开花了。今年的梅花开得早,依旧是往年的样子。素雅美好的月光却有些孤独,原来是少了点儿雪。
赏析: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