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悲伤可以是迷茫,是忧郁,是离别,是不爱,或者爱而不得……
成年人的悲伤大抵只有一个——没钱。
这个内容,可不能走偏了。
喜剧不好写。
小甜文,写的人太多,不容易出彩。
悲剧虽然写的也多,但入坑比较容易。
然后,主角要是女生。
《花火》定位的是中小学阶段的学生。
发出来后,购买的几乎是女生。
简直成了一本少女杂志。
后期的封面,更是基本都是女性角色。
为了更有代入感,顾立决定,用第一人称来写。
过了十几年后,第一人称或许有些别扭。
但在这个时候网络文学刚刚起来,这么写的大有人在。
也很有市场。
身份,当然还是学生。
或者说,最初还是学生,后来随着发展,可以根据剧情再转变身份。
篇幅——
短文。
字数在七千到九千字。
别问,问就是方便杂志的排版。
顾立不是大神,杂志社不会为他特意留出合适的版面。
再就是文笔的要求。
堆砌华丽辞藻的同时,要让人感觉到唯美。
还要从这唯美中,让人感受到忧郁。
这个度还是比较难以拿捏的。
顾立自问,还需要多多练习。
青春文学有自己的思考。
对人生,对生活,对爱情,对友情,对未来……
终究年纪小,阅历不够,深刻的东西不多。
就像独木舟说的,他们都是“幼稚的孩子,趴在玻璃橱窗上可怜地看着成人世界的色彩斑斓,却弄不懂那些隐藏的规则。”
所以,他们更多地是在宣泄感情。
有时候甚至毫无逻辑可言。
可以因为路人的一句话,而崩溃地嚎啕大哭,因为一个美丽的姑娘,而沉沦于故乡的思念,因为一场烟雨,而和正在热恋的男朋友分手……
理由或许会有,但百转千回,一般人想不到猜不出。
在顾立看来,这些故事就像个女人——带着孩子气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