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有些不理解,自言自语地道:
“照理说,这妾室生的儿子,日后是杨家传宗接代的根本,那苏氏竟不闻不问,让几个幼弟流落在外,也是够狠心的。”
惜宁却微微点头,这才叫恩怨分明呢!
几个姨娘,和她们生的,怕是以前没少与她母亲内宅争斗。
如今杨玉婷能把人赎出来,还额外给了银两傍身,算仁至义尽了!
当初杨有光为了巴结八爷党,先是怂恿杨玉婷接近八爷。
后来见八爷不行了,转身又将她送进十四爷府里做妾室。
这等把女儿当作升官求巨爵工具人的父亲,算什么父亲?
杨玉婷没醒悟也就罢了!
既然醒悟了,假死遁逃,远走他乡隐姓埋名,还管什么杨家血脉!
杨家有没有男丁承继血脉,关她屁事!
刘喜看了看惜宁脸色,抬手轻轻打了自己一嘴巴,陪笑道:
“是奴才僭越了,这杨家苏氏的事情,自然有主子们安排,哪里是奴才们可以多嘴的。”
惜宁笑道:
“你不懂,苏氏她是再世为人,从前种种只从心论,不从伦理。”
刘喜似懂非懂,又想起来说:
“对了,那苏氏让管家带着杨家女眷出了城,自己却留了下来,说是想求夫人,让她见见小格格。”
杨玉婷当初生下女儿,只不过看了一眼,就被送到舒舒觉罗侧福晋院子里抚养。
惜宁倒没想到,她居然还惦记着这个女儿。
沉吟了片刻道:“也罢,帮人就帮到底,想来她此生也再不会进京城。”
说着便让红姑伺候笔墨,亲笔写了封帖子,交给刘喜。
“请侧福晋后日去京韵堂听戏,就说我想两位格格了,千万带上,让我见见,以慰惦念之情。”
惜宁这些年与舒舒觉罗氏来往密切,大格格更是把她当作了闺中忘年的密友。
每次都央求着她额娘,要去看宁姨。
毓秀格格,就是杨玉婷的女儿,跟着大格格进进出出,也唤惜宁做宁姨。
惜宁知道十四爷看重孩子,自己也喜爱幼童天真烂漫,她活了两辈子,要说也没生个娃,心里一点遗憾没有,那是骗人的。
这毓秀虽是杨玉婷生的,可在她眼里,与大格格也没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