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领军卫中郎将薛仁贵,升任左金吾卫将军,授龙门县男。
李承乾目光微微抬头,薛仁贵亲手斩杀了泉盖苏文,加上前左金吾卫将军左匡政致仕,所以,薛仁贵升任左金吾卫将军。
奏本当中,接下来,薛万备,阿史那·忠,薛万彻,高侃,李谨行等人都有封赏。
不过这里面也有一些李承乾不满意的地方。
想了想,李承乾说道:“大战已了,褚卿这个礼部尚书就不必待在陈州了,回朝吧,至于陈州刺史,调太子少詹事宇文仲方,任陈州刺史,中书舍人刘仁轨升任太子少詹事,检校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长史,安东都护府长史,菟州长史。”
“喏!”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拱手,但低头之间,两人神色惊骇异常。
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皇帝的意思是不裁撤了。
本来,李勣卸任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后,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就应该裁撤了,但是,皇帝明显是打算从刘仁轨这个行军长史,在李勣辞任之后,变相的统掌各路大军了。
虽然说军中还有苏定方,薛万彻,高侃和李谨行等实际统兵将领,但是他们都无权干涉安东道行军大总管府的事务。
而且谁也不会小看刘仁轨,他不仅是皇帝的中书舍人,如今更是东宫的太子少詹事。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刘仁轨是奔着宰相去的。
甚至他的下一步,可能就是宰相。
刘仁轨,加苏定方,加苏勖,安东道不会有一刻脱离皇帝掌握。
“还有,阎立本调任岐州刺史吧。”李承乾稍微停顿,说道:“给事中李义琰调任工部侍郎。”
“是!”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感到一阵沉重的压力袭来。
皇帝的亲信,越来越多的开始占据朝中高位了。
“还有太子舍人赵持满调任中书舍人,侍御史柳亨调任给事中。”李承乾抬头看向长孙无忌,说道:“空出的太子舍人和侍御史,舅舅和英国公商议着来。”
“喏!”
“裴行俭调任左卫中郎将,韦待价调任右卫中郎将,至于王方翼和段宝玄,功劳不是太够,在朕身边多待一阵吧。”李承乾将最后的调整说完。
“臣等领旨。”李勣和长孙无忌同时沉沉拱手。
……
九月初一,皇帝大朝。
李承乾头戴白玉冕旒,高坐太极殿丹陛之上。
长安城九品以上官员,从太极殿内,蔓延到远处的太极门边缘。
于志宁站在群臣左上,手捧圣旨,高声道:“惟永惟六年,岁次甲寅,九月甲戌,朔初一丙寅日,皇帝若曰:
於戏!
命之选,当仁实难。
非夫文可经邦,不能安人和众;武可禁暴,罔以克敌成功。
允籍宏才,爰申锡命。
司空长孙无忌,河岳闲气,岩廊重宝,进司徒,领尚书左仆射。
英国公李勣,器量深识,宽而有谋,可司空,领尚书左仆射。
左武卫大将军、琅琊郡公牛进达,加特进,授镇军大将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