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这两个字一出,殿中群臣心里便不由得一沉。
皇帝虽然说杨思讷不是杨广一脉,但他们是前隋皇室。
这些年从高祖皇帝,到先帝,到当今,虽然对于弘农杨氏拉拢不少,但实际上却是打压多过拉拢的。
这一点在场众人都清楚。
至于原因就更不必说了。
若是论及天下世家当中,哪家中对前隋眷恋不舍的族人最多,那么除了弘农杨氏,不会再有其他人家。
……
李承乾侧身看向薛万彻,说道:“姑丈继续。”
“喏!”薛万彻拱手,然后看向长孙无忌和唐俭等人道:“他们似乎非常确定陛下会在高句丽战事进展顺利时,御驾亲征,同时有万分肯定泉盖苏文一定能在平穰城挡住大唐的攻势。”
在场诸相的脸色瞬间阴沉了下来。
泉盖苏文一定能抵挡住大唐的攻势,以辽东的天气,那就意味着,这一次大唐攻平穰之战,会以失败而告终。
甚至是惨败。
“他们还说,一旦大军战败,朝臣将士必然死伤无数,那个时候,便需要有人来承担罪责。”薛万彻有些紧张的看了长孙无忌一眼,在场所有人立刻就明白,那个人一定是长孙无忌这个当朝司空,尚书左仆射。
长孙无忌重重的握紧了拳头,眼神中闪过一丝狠辣。
“那个时候,他们就会潜入皇宫,挟持皇后和太子,然后矫诏,派人接掌洛阳,在陛下没有反应过来之前,以清君侧之名,率军北上,谋反。”薛万彻说到这里,沉沉拱手。
清君侧。
薛万彻的一番话,将所有的事情,从开始到结束,一切都联系起来,成了闭环。
谁也无法再质疑。
唐俭转身看向李承乾,拱手道:“敢问陛下,陛下会御驾亲征高句丽吗?”
众人齐齐转身,看向李承乾。
杨思讷等人之所以有心谋反,便是笃定了李承乾将来一定会前往高句丽。
李承乾直接摇头,有些好笑的说道:“朕要御驾亲征,为何朕从来不知道,甚至这些年,朕至始至终都在说朕不会亲征高句丽,内外的许多安排,都是以朕不亲征高句丽而布置的,若朕想亲征高句丽,何必如此做。”
长孙无忌略微沉吟,拱手道:“陛下,若是高句丽战事进展顺利,大军围困平穰城,陛下不会动心吗?”
李承乾眨眨眼睛,身体靠后,闭上眼睛思索片刻,最后他冷静的说道:“不会,朕有自知之明,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朕心中明白的很,即便是前线战事再顺利,朕最多也只会前往平州转转,然后返回洛阳,辽东太冷,朕不喜欢。”
众臣一听,眼睛忍不住的抬了起来。
辽东太冷,李承乾不喜欢。
低下头,他们忍不住的感到有些好笑。
其实杨思讷的逻辑,他们心中都有些明白,当面对能轻松拿到的灭国之功时,便是皇帝也难掩心动。
之前他们没有想到这一点,但现在仔细想想,这种可能的确不小。
若是再有那么一两人揣唆,那么皇帝几乎是必然会去辽东军前,摘掉灭国之功这颗美妙的果实。
尤其还是李承乾这种先帝有过丰功伟业的皇帝,他心中难免有要盖过先帝的想法。
这种情况下,他去军前,几乎是必然。
不得不承认,杨思讷等人,在揣摩人心上的确有一套。
一般遇到这种情况,就看在皇帝身边的人能不能劝阻他了。
一般这个人是长孙无忌,他会离开长安前往皇帝身边劝阻,而杨氏恐怕会另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