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要不您就认错吧李恪 > 第三百二十二章 年前御前会议皇帝敲打太子第一更(第2页)

第三百二十二章 年前御前会议皇帝敲打太子第一更(第2页)

“户部侍郎崔仁师,刑部尚书刘德威,太常寺卿赵元楷,还有广州都督阎立德。”杨师道认真拱手。

“赵卿就算了,他才任太常寺卿不久,朕现在还不想考虑太常寺卿的人选。”李世民直接摆手,然后转身看向李承乾,问道:“太子,崔仁师,刘德威,阎立德,你觉得谁合适为户部尚书?”

听到皇帝所问,殿中七位宰相全部都看向了李承乾。

如今太子听政,皇帝几乎所有的政事都会询问太子。

以前别说是这种尚书一级的任命了,就是侍郎一级的任命皇帝也不会询问太子。

房玄龄目光平静的收回,眼下看起来是在询问,但实际上却是在考验。

崔仁师出身博陵崔氏,博陵崔氏女刚刚入了东宫,太子如何表态。

刑部尚书刘德威,这两年是唯一长留长安的六部尚书,诸事最是配合太子,天下治安这两年能够稳定,和刘德威这个刑部尚书关系很大。

至于说阎立德,他是魏王李泰的岳丈。

太子如何对待阎立德,那么将会决定朝中相当一批的人心走向。

面对皇帝的这个考验,房玄龄有些好奇李承乾会怎么选。

……

“户部尚书?”李承乾略微沉吟,突然间他像是想通了什么,抬头道:“父皇,户部尚书掌天下经济,以土地户口、税收、度支统筹等事为要,本来太常寺卿最合适,不过如今太常寺卿不可,那么儿臣以为,应以广州都督阎立德为户部尚书。”

“哦,为何?”李世民有些好奇的问道。

“高句丽。”李承乾拱手,说道:“两三年后,父皇还要东征高句丽,到时,必然还是以户部尚书为后军总管,统掌粮草军械运输。而粮草军械运往高句丽,只有两条路,河北和登州。”

皇帝和殿中七位宰相顿时就明白了过来。

皇帝东征高句丽,粮草要走河北,那么出身河北大族,博陵崔氏的崔仁师必然不能负责后勤要事,所以他第一个被排出。

“至于刑部尚书,他是军中出身,掌管后勤本也没有问题,只是高句丽太远,粮草运输更需要小心一些突发意外……”李承乾的话说到这里就停了下来,但群臣已经都知道了他的意思。

相比于曾任将作大匠,海军都督的阎立德,刘德威在这种情况下的应对的确差了一些。

李世民他叹息一声,道:“太子说服了朕。”

李承乾轻轻躬身,不说长远,两三年后的高句丽一战,粮草运输依旧是难点。

阎立德能够将事情完成的很好,但刘德威就不一定了。

“便如此吧!”李世民抬头,看向杨师道说道:“广州都督,还有其他空缺,要尽快弥补。”

“喏!”杨师道认真点头。

“好了。”皇帝松了一口气,然后看向长孙无忌,问道:“漠北的战事进展如何了?”

“年中之事,夷男病死,其嫡子拔灼即位,自称多弥可汗,然而他并不信夷男留下来的大臣,反而用自己的亲信取代他们,导致国内贵族不服,拔灼以屠刀回应……加之回纥,仆骨和同罗呼应我军进兵,开战之后,薛延陀难成体系,屡战屡败。”

大唐三万大军,加上三倍的各族仆从军,突然杀到,正在内乱的薛延陀根本来不及组织不起任何的反抗。

“有消息说,拔灼已经北逃,但具体怎样还不清楚。”长孙无忌身体微微前躬,同时说道:“回纥,仆骨和同罗行军比我军还快,战事倒还顺利,但是……”

“但是你担心他们会接管薛延陀的领土后,然后再成为薛延陀那样的祸患。”皇帝直接替长孙无忌说出来他心底的话。

长孙无忌点点头,说道:“陛下,薛延陀原本为东*突厥部族,仅有部落七万余户,东*突厥灭国,薛延陀遂为铁勒诸部之首,然后归唐,为唐之藩属,陛下册拜夷男为可汗,其国方立。”长孙无忌看向群臣,众人平静的点头。

“其立国之后,在陛下的支持下,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等少数民族纷纷归附,其境东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碛,北至俱伦水,有精兵二十万,其野心遂起,南下攻东*突厥部落,意图成为第二个东*突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