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习被牵招“喷”得满脸通红,忙致歉道:“牵将军是真误会我了,我这就准备酒食犒赏众军。”
牵招却是大手一挥:“我麾下儿郎都苦惯了,吃不起晋阳的酒食,我还是回我的雁门去。”
说完。
牵招也不再理会梁习,直接策马就走。
当日。
牵招就拔营起寨,返回雁门。
直接将梁习给整不会了。
你牵招是刘备的刎颈之交,这也不是什么秘密。
我合理的怀疑有什么毛病吗?
你没二心你分辨两句就行了,何必甩脸色直接回雁门?
你这一走,我岂不是很尴尬?
这并州士民若因此以为我梁习嫉贤妒能、猜忌多疑,我还怎么开展刺史的工作?
被牵招反将一军的梁习,只能拟报论牵招之功,将其送往洛阳请曹丕封赏。
道歉要有实质性的好处才叫道歉。
梁习相信。
只要封赏的圣旨一道,就能消除跟牵招的误会,同样能消除并州士民的疑虑。
而在另一边。
刘封留下郁筑鞬部在并州,让其返回木南与牵招和睦相处,同时协助牵招稳定漠南各部族。
随后。
刘封带上嫡系步骑又南下洛阳,经由上党入河内,再回洛阳北翼。
沿途行军风格,依旧是因粮于敌。
有不肯借粮的,通通镇压,没有丝毫的心慈手软。
“前方就是温县,是河内司马氏聚居之地。司马懿助曹为虐,司马氏罪不容恕。
孤只有一个要求,这温县的土地上,孤不想见到任何一个出身司马氏的人。”
曹丕倚重的文武中,司马懿是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司马懿是一定要砍的。
不砍刘封念头不通达。
同样。
刘封更不希望如司马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今后出现在大汉的官场上。
世家大族最大的优势就是知识垄断。
真要让司马氏的族人进入官场,刘封提拔的寒门是斗不过的。
与其让司马氏蛰伏后掌权,不如直接一刀砍了一劳永逸。
至于司马氏盘根错节的关系,砍了后会带来多少人的仇恨值,刘封不在乎。
该杀的人,该灭的族,刘封不会心慈手软。
似那种都抄起家伙造皇帝的反了,最终结果是只要皇帝一个态度的情形,是不会出现的。
要司马氏什么态度?
司马氏能配几把钥匙?
刘封没让李平等人动手,而是让邓艾和石苞带着突骑义从去攻伐司马氏在温县的坞堡。
突骑义从无牵无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