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轻轻拍了拍孙虑的肩膀,让孙虑先回府休憩。
随后。
刘封又径自入后宫,向吴皇后请安。
吴皇后本是刘璋兄长刘瑁的妻子,刘璋投降后,刘备为了让蜀地文武安心,又正值无妻,于是就娶了守寡的吴氏。
就连刘禅都养在了吴氏名下,由庶子变为嫡子。
对刘璋的旧部而言,吴皇后虽然深居宫中不干涉朝政诸事,但依旧有一定的威信。
刘封需要吴皇后助力,来让部分不安分的人变得安分。
而想让吴皇后助力,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让吴皇后明白:谁,才是真正能稳固刘禅地位的那个人。
如何让五十多岁只想保住现有地位的的吴皇后心安,这事儿对刘封并不难。
“你想让本宫教养孙权的女儿?”吴皇后顿感惊讶,不太明白刘封的用意。
刘封认真而真诚:“儿臣为平江东,曾许诺孙权,以孙权第三女孙鲁育为儿臣长子的未来王妃。
然而孙权家风粗鄙,昔日其妹嫁与父皇时,骄横跋扈,常引吏兵横行不法,又不念与父皇共枕之情,竟想带太子入江东为质;孙权长女孙鲁班,言行举止亦无大家之风,反而多有粗鄙之行。
倘若将孙鲁育交由孙权教养,儿臣担心孙鲁育长成后也同样骄横跋扈,届时小家不和睦事小,影响了皇家威严事大。
皇后贤良淑德,世所共知。父皇更是常对儿臣言‘皇后乃贤内助也,你当事之以亲母,万不可恃宠而骄,懈怠了礼数。’
儿臣谨记父皇之言,又恐孙权教女无方,倘若孙权之女如霍显德行,必会令儿臣今后身陷嫌疑之境。
古人云: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故儿臣而恳请皇后,能代为教养孙鲁育,以正皇室女眷贤良风气。”
年龄大了,耳根子本就软。
以刘封如今的军功和刘备的宠信,本可恃宠而骄恃功而骄。
偏偏刘封没有骄矜之心,对吴皇后还事若亲母,连未来儿媳都要交给吴皇后来教养。
又拿霍光之妻霍显来举例:家有贤妻,万事可兴;家有恶妻,身死族灭。
简而言之一个字:夸!
夸到吴皇后心坎上!
让吴皇后不仅不会闲得无聊去听信谗言,还能让吴皇后卖力的去给刘封培养未来儿媳。
同时也能让江东的孙氏武将和孙权旧部更加安心。
孙权的女儿、未来的燕王儿媳,由方今太子的嫡母、刘备的正宫皇后亲自教养,又有谁还不放心?
而盛传刘封刘禅兄弟不和的流言,同样会因吴皇后教养孙鲁育一事,而被质疑。
若刘封刘禅兄弟不和,刘禅的嫡母会去教养刘封的未来儿媳?
但凡脑子正常点的都不会信。
除了一心想给刘封使绊子的官员,大部分的刘璋旧部也会因此而消停,否则得罪的就不仅仅是刘封了,还得再加上个吴皇后。
在自身立场上,刘封一直有个清晰的认知:刘备是父,吴皇后是母,刘禅是弟,这是一家人。只要一家人不相疑,外人又如何能离间得了?若连家人都不尽信,外人又如何能尽信?
只是片刻间。
吴皇后就答应了刘封的请命,又问:“那孙鲁育,今年几岁了?”
刘封应道:“与儿臣之子同年,今年也该满十岁了。”
吴皇后微微颔首:“十岁,也的确到了学习礼仪的时候了。这事就交给本宫了,你抽个时间,派人直接将孙鲁育送到宫中即可。”
刘封拜谢:“有皇后教养,儿臣无忧了!儿臣约了太子议事,就先告退了。”
吴皇后面有怜爱:“你方从前线归来,又要着急议事,真是苦了你了。”
刘封认真地道:“父皇志在扫除逆贼,中兴大汉,儿臣定当竭力,不可有片刻懈怠。”
吴皇后佯斥道:“再忙也不能不休息!本宫这就安排庖厨准备膳食,等你二人议事结束,可一同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