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朱教授对楚琛给出的结果,相当的惊讶:“那这东西不是已经有好几百年了嘛,怎么看上去还这么新,这么光滑啊!”
“这不是新,是包浆!就是以前的主人经常把玩所引起的一种自然氧化反应。”
楚琛笑着解释道:“至于光滑也不对,这老根雕整体看上去虽然画面干净,天然古朴,一气呵成,不过因为年代久远,又是人为使用,所以有自然用过的伤痕,您看……”
说到这里,楚琛拿起强光手电,照向了东西的表面,朱教授又惊讶的发现,上面果然如楚琛说的那般,有一丝丝细小的擦痕,数量看上去还挺多的。
“这就是真古玩的标志?”朱教授抬起头来,问道。
收起手电,楚琛又解释道:“这确实是分辨真伪的标志之一,不过现在做伪的手段很多,这种痕迹也是能模仿的。当然,像这样的东西想要分辨它是真是假,也比较容易,比如说,新根雕仿旧,雕法大部门粗劣生硬,刀功没变化。众多人物一副面相,多种纹样装饰一种模式,机械或刻板。”
“老根雕整体雕刻手法完美,一脉相承,从主要人物到环境(房舍、家具、树木之类)都雕得当真、线条流畅,有一种潇洒之感。就像这件雕像,看上去很自然生动,如果是仿品的话,很难做成这样……”
听着楚琛把一些鉴定的要点说了一遍,朱教授就苦笑道:“这东西听得云里雾里的,看来我并不是你们那一行的料啊!对了,这东西既然是真的,又是明代的,应该很贵吧?”
楚琛说道:“古玩并不是时间越长越值钱,关键还是要看东西到底怎么样,艺术水平低,或者大众化的东西,也是不值什么钱的,不过您这件东西,确实比较好,前面我说的朱三松,在竹根雕艺人中间,是非常有名的。我估计这东西的市场价值,应该在35至40万之间。”
“嘶!”
听到楚琛给出的价格,朱教授倒吸了一口凉气,到不是说他没见过这么多钱,而是没想到,一件才十二三公分高的雕像,居然会值几十万,这让他想想都觉得很是不可思议。
过了半响,朱教授有些愕然的问道:“古玩难道都有这么贵吗?”
楚琛摇了摇头:“那当然不可能了,东西也是有好有坏的,其中只有小部分精品才值钱,当然,几十万的东西在古玩里面也不是太贵,贵的价格有几百上千,甚至上亿的。”
朱教授愣了愣神,随后问道:“我听别人说,有什么捡漏一夜暴富的,是真的吗?”
楚琛回道:“这种事情确实存在,不过古玩这一行,赝品也非常多,如果也不学习,就抱着一夜暴富的念头踏入这一行,往往会跌的鼻青脸肿。”(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二章 根雕(续)
朱教授又问道:“初学者真得没有捡漏的机会吗?”
“有肯定是有的!”楚琛说道:“但对老玩家来说,捡漏的机率都不高,初学者捡漏的机会更是非常的渺茫,基本上抱着这样念头踏入这一行的,没有不亏钱的。就像老话说的,走都还不怎么会走呢,就想着要跑,能不跌跟头吗?”
朱教授点了点头:“这到也是,没有金钢钻,不揽瓷器活。不过,我有个朋友刚刚退了休,听着别人说古玩能赚钱,就踏入了这一行,前几天还跟我说,他花了两万买了一只青花缸,经过鉴定说是能值十万。”
“他当时非常兴奋的跟我说古玩赚钱很容易,还想劝我也买古玩,说一定能赚大钱的。当时我就觉得有些怀疑,推说过两天再说。楚医生,这事有没有可能啊?”
听了朱教授的述说,楚琛第一个反应就是朱教授的朋友估计被别人骗了,他摇了摇头道:“要说,新入行的人捡了漏确实也有可能,但道理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如果古玩真容易那么捡漏赚大钱,哪还有摆地摊的小贩啊!所以我觉得您朋友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被别人骗了。”
“骗了?”朱教授惊讶道。
楚琛点了点头:“是啊,古玩这一行,买东西全靠自己的眼力,东西就算是假的,你买到手之后,卖家也可以不退换。”
“啊!那难道就没有人管吗?”朱教授的表情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这事怎么管?”楚琛笑道:“打个比方,咱们就以这件雕像来说,卖的时候。我也不说它是什么年份的,只说它是件老东西。这没错吧?你买了觉得没达到自己的愿望,想要找我退。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理由。”
“还有,我们这一行许多卖家卖东西都喜欢讲故事,还是以这件雕像来说,我说它是自己家祖传的,原先是什么什么人用过的,在抗战的时候,好不容易才保存了下来,反正要多生动就有多生动,但谁知道这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如果有人相信了。把东西买了下来,回家一看是赝品,你有什么理由退货?说是受了我的故事影响,我只要说一句,我又没逼着你要买,是你自己要买的,受影响关我什么事情,你还能说什么?”
“这……”听到这里,朱教授就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楚琛呵呵一笑。说道:“所以说,想要进入我们这一行,一定要先学再说,只有凭着知识擦亮了自己的眼睛才不会受骗。我觉得您还是劝一劝您那朋友。最好不要陷得太深,如果他有什么需要的话,可以来我的店铺。我们可以帮他鉴定东西的真伪。”
说完,他又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