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文小说

迪文小说>鉴宝人生5200 > 第313部分(第3页)

第313部分(第3页)

“这苏东坡怎么想到临死之前,会送一幅这样的画给黄庭坚?”老五奇怪的问道。

“苏东坡送黄庭坚这么一幅画,到也正常!”楚琛想了想后,说道。

当初,苏轼第一次在黄庭坚的外舅孙觉坐上见到黄庭坚的诗文,就惊其超逸绝尘,孙觉便请苏轼为其扬名,苏轼大笑:“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去接近别人,别人也会主动接近他,逃名而不可得,何须扬名?”

黄庭坚三十四岁时,写了两首诗寄给苏轼,苏轼回书《答黄鲁直》:“我一直诚恐不能与君结交,而君今日不惜辱没才华,如此礼待我,喜愧之怀,几乎难以承受。”

当时苏轼已经名动四海,黄庭坚不过是暂露头角,可见苏轼何等赏识黄庭坚,自此二人惺惺相惜。也正因为苏轼的赏识,带累黄庭坚一生坎坷。

一年后,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差点被杀头,黄庭坚虽然与苏轼未曾谋面,但与其酬来唱往,被罚了二十斤铜。

七年后,因为新帝登位,苏轼似乎时来运转,与黄庭坚同被招回京师,两人神交已久,却初次相见。不过好景不长,接下来几年,两人又陷入了**,最后更是双双被贬。

最后,苏东坡临行前约黄庭坚在鄱阳湖相会三日,这一会成为诀别。

听了楚琛的述说,老五就为黄庭坚叫屈道:“这苏东坡简直就是个丧门星,黄庭坚好好的一个人,因为和他相交,最后居然搞成了这个模样,实在太可惜了!”

“你这话就不对了!”吴叔笑着说道:“我觉得,两人之所以这样,也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实在太直,根本不适合呆在尔虞我诈的官场,最后,才会同病相怜的结束了仕途!”

“唉!还是好人没好报啊!”孙大有在旁边感叹道。

大家摇了摇头,这政治上东西,往往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当有人会管对方是不是好人!

“那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老五还是接着刚才的问题。

楚琛说道:“我觉得可能是苏东坡临死前的诉苦吧,他这一生实在太过坎坷,也一直郁郁不得志,心中的压抑可想而知,而黄庭坚的遭遇和他可谓是同病相怜,再加上两人又惺惺相惜,所以是个很好的倾述对象,很可能就是因为如此,他才画了这幅作品送给对方!”(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  报复(上)

大家听了楚琛所言,纷纷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不然除此之外,他们实在也想不出其它的理由解释,为何苏东坡会在临死之前,作下如此诗画来送给黄庭坚了。

而且从黄庭坚写下的题跋来看,诗意中除了对苏东坡的死万分悲恸之外,也可以看出其对官场的不满和深深的无奈,由此也可以间接的证明,苏东坡之所以送他这幅画,应该也是有倾述着他一生不得志的含义在内。

不过不管当时的情形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幅画确实是难得一见的佳作无疑,只是让楚琛觉得心疼的是,这幅画因为没保管好,纸张上有霉点和蛀孔,而且已经稍微影响到了画的品质,好在影响的不多,只要稍微修补一下就可以了。

楚琛仔细鉴赏过这幅作品之后,就开口道:“孙老,这幅画我确实很喜欢,而且价值比鼻烟壶还要高一些。”

“比鼻烟壶还贵?”孙大有满脸不可思议的说道:“不可能吧,你看这幅画既有霉点,又有蛀孔的,怎么可能会比鼻烟壶还贵?”

楚琛微微一笑道:“霉点和蛀孔确实是影响了这幅画的价值,不过再怎么样,这也是苏东坡的真迹,上面还有黄庭坚的提拔,可谓非常的珍贵,而且历经将近九百年的时光,还能保存成这样,也是挺不容易的事情。”

“那这幅画值多少钱?”孙大有问道。

楚琛想了又想,实在难以下结论,又和吴叔讨论了起来。

这种情况其实也正常。实在是苏东坡的传世真迹流传到今天的很少很少了,据说我国仅存50余件(其中内地10余件、宝岛40余件)。另有少数流传到岛国、米国等国家。

而到目前为止,在这些藏品之中。苏东坡的画作在国内就只有一件《潇湘竹石图》被诸多专家定为真迹,因此,眼前这幅苏东坡临死之前的真迹,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看到楚琛和吴叔郑重其事的模样,孙大有也知道自己这幅画应该很不简单,他皱着眉头想了想,看到楚琛和吴叔已经讨论完毕之后,就连忙问道:“楚老板,不知道我这幅画的价值有几位数?”

楚琛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